国选文学 > 笔记杂录 > 清稗类钞 | 上页 下页 |
迷信类4 |
|
◎曾忠襄祈雨 光绪丁丑春,曾忠襄公国荃抚山西,时大旱,八月至二月不雨。前督某惧生变,称疾引去。忠襄之官,徒步祈雨,逾月不应。麦枯,豆不可种,民饿死者百万计,忠襄忧甚。三月乙丑,下令城中,官自知县以上,绅自廪生以上,皆集玉皇阁祈雨。 旦日众至,则阖门积薪草火药于庭,忠襄为文告天曰:“天地生人,使其立极,无人则天地亦虚。今山西之民将尽,而天不赦,诚吏不良,所由致谴。更三日不雨,事无可为,请皆自焚,以塞殃咎,庶回天怒,苏此残黎。” 祝已,与众跪薪上,两日夜不食饮不眠。戊辰旦初,日将出,油云敷舒。众方瞻候,见云际神龙蜿蜒,鳞鬣隐现,灼若电光,龙尾黑云如带。方共惊愕,云渐合,日渐晻雷雨 隐远空。须臾,大雨滂沱,至己巳乃止。民大欢,焚香鼓吹,迎忠襄归。 ◎月忌 月忌为初五、十四、二十三,世俗相沿久矣,有“初五、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炼丹”之谚。术家谓为廉贞独火,故以为忌。其说不经,实为洛书九宫数耳。宫数起于一,初一一宫,初二二宫,初三三宫初四四宫,初五则入中宫。中宫为星位之极,专制时代以为至尊之地,臣民所当避忌,故曰月忌。初六六宫,初七七宫,初八八宫,初九九宫,而宫数尽。至初十,复至一宫。循环数之,十四日又入中宫,二十三日又入中宫,是以初五、十四、二十三为月忌,非有所谓不祥者在也。 ◎移居上任之忌 官吏上任及人民移家,每忌正、五、九月。盖亦以专制时代,视此数月当至尊之位,人臣宜避耳,非有所谓不祥也。 ◎都人忌骂 都人忌骂,舆夫走卒之酬对,亦绝少江南恶口吻。而于辱及祖宗父母之谩辞,尤深恶而痛嫉之苟有犯者,立攘臂与斗,甚且白刃相加,决诸生死。京东诸郡县如之。 ◎都人忌言龜兔 京师忌讳,莫如“龜”“兔”二字。然其土著,亦以此类为多。尝有人定梨园花榜,一须生以李龜年相喻。翌日,须生觅定榜者而殴之。又有在乡会场中,以试帖诗用“兔魄”二字,致遭摈弃者。 ◎都门各衙署之禁忌 都门各衙署,旧有小禁忌。内阁大堂有泥砚一方,相传为严嵩物,胥役人等搬弄无妨,惟官僚切忌入手。新到阁者,前辈辄申诫焉。翰林院衙门,大门外有垒培,高不踰寻,环栅以卫之,置隶以守之。相传中有土弹,形如卵,能自为增减,适符阖署史公之数。或损坏其一,则谓必有一史公赴天上修文之召者。 又有井名刘井,新到馆之庶常,或俛而照影,则谓必无留馆之望。刑部衙门有“顺天无缝,直隶不直”之说。顺天司中门终年扃闭,司务厅日必以纸黏之,如稍漏缝,则谓印稿必获处分。直隶司向不设公座,设则必兴大狱。又刑部大堂为白云亭,亭前影壁有一方孔,每早晚司务必躬自扫除之,则谓其中或留纤芥,必不利于堂官。又刑部当月司员,监筦堂司各印,印各缄□,相戒不得启视,否则谓必有监犯病毙。 ◎忌门 宁古塔人有疾病,辄以草一束悬于门,曰忌门。虽戚友省视,仅于门外问安,不入门也。 ◎乡试忌出大学题 浙江乡试,例不出《大学》题,谓其不利也。广东亦然。或有犯者,非贡院被火,则主司有祸,而尤忌圣经一章。 ◎兰人忌食鸽 兰州多鸽,盈城皆是也,常飞入粮食肆啄米麦,肆主辄听之。盖兰人不食鸽,谓食之必有灾。 ◎鳖为老爷 南昌人畏鼋与鳖,呼之为老爷。南康府附近有老爷庙,所祀为鼋老爷。相传明太祖与陈友谅战时,曾救御舟出险。赣人祀之甚虔,且相戒不食鼋鳖,恐犯老爷之怒也。 ◎新妇忌入人家 江宁之新嫁娘,非于一月以后不能入人家,如或误犯,必责令斋百怪以祓除不祥。斋百怪者,须备香烛、纸马、牲牢、酒醴以往,且必男着女衣,女着男衣,夫妇双双顶礼,斋毕偕归。 ◎鄂妇姙忌 湖北妇人姙子,避忌最甚。有所谓换胎者,言所见之物入其腹中,换去其本来之胎也。故妇人姙子,凡房中所有人物画像,藏之弃之,或以针刺其目,云其目破即不为患矣。有一妇卧室悬一美女像,及生子,厥状肖焉。美女屈右臂,伸三指作指物状,此子亦屈右臂伸三指,终身如此。 又一妇偶观优,及生子,头上有肉隆起,如戴高冠,两耳旁各有肉一片下垂,如以巾羃之者然。因忆观优时,有优人之冠如是,为其换胎矣。其地每有游僧担荷衣装,乞食村落,担上有弥勒像,此尤为所忌,孕妇见之,谓生子必肖弥勒像矣。故此僧所至,村人辄噪而逐之。 孕妇或不及避,猝与相遇,必坐于地,自解其履,以左履换至右足,右履换至左足。此僧亦必将所荷之担,从右肩换至左肩,从左肩换至右肩,如此相持。及人众咸集,逐此僧去,乃得无事。 ◎驱贼神 鄞县居民遇窃盗之后,必有驱贼神之举。驱贼神者,乃扎一草人,置于被窃之室中,焚香化楮而祭之。祭毕,一人持竹板,一人持草人。持竹板者厉声问曰:“汝在此何为?”持草人者曰:“无所事事,以迷途误至此耳,姑恕我初犯乎?”持竹板者曰:“姑饶汝,去否?”持草人者曰:“去,惟不知道路,奈何?”持竹板者曰:“既不知道路,待我送汝去。” 遂迫持草人者前行,己则持竹板随之,且行且问曰:“出去否?”持草人者答如前。凡穿门过户,必一一问答。既出大门,持草人者即放步狂奔,持竹板者尾之急追。追至厕所,持草人者急以草人抛厕中,始返室大呼曰:“贼神去矣。” ◎目颤黏麦草 王氏妇偶于右目黏一麦草,或骇而问之,则曰:“右目肉颤,则将得殃。我顷右目颤,故为此以厌胜也。” ◎泰山石敢当 石敢当,立石于里巷之口以禁压不祥者也。此三字,始见于汉史游《急就篇》。颜师古曰:“敢当,言所当无敌也。”颜谓《急就》之例,首陈诸姓,其名字或是新构义理,非实相配属,真有其人。是石敢当云者,亦虚构二字,与石姓相配成文耳。后人乃镌诸石,为禁压之用。 宋庆历中,张纬宰莆田,再新县治,得一石铭,其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后有加“泰山”二字于上者,曰泰山石敢当。 ◎姜太公在此 乾隆时,江浙间之烹豚鱼也,皆和以酱。当三伏时,有自制之者,取其便也。制时,必书“姜太公在此”五字于门,为压胜之具。或问袁子才曰:“何义?”袁笑曰:“此太公不善将兵而善将酱,盖戏语耳。” 然颜师古《急就章》云:“酱者,百味之将帅,酱领百味而行。”久之而门窗皆有此五字,且有加“百无禁忌”四字者,不专在制酱时矣。 ◎一善 某家有门,适对邻树,术者谓为不祥,议伐之,而邻不允。有人教以用红柬书“一善”二字,冬至日于门上对树贴之者,谓树可自此而萎也。 ◎悬镜 人家之门有与邻树或其它之高建筑物相对者,辄悬镜以压之。 ◎排衙大吉 地方衙门通例,凡遇不吉之事,如验尸、监斩等类,官回衙时,必先行排衙之举。臬司之排衙也,在大堂降舆,即升坐暖阁,执事者站立两旁。维时正门掩闭,仅启左右角门,堂上起鼓三通,差役手持水火棍,分作两班,向左右角门鱼贯而出,旋即疾趋而入。鼓声愈急,差役益竭力奔驰,至堂上转旋,复驰下堂去。再出角门,疾趋而入。如是者三,乃一律向案前半跪。差役首领口中朗诵“钦命某某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为某事排衙大吉”。 诵时,每二字作一小断续,累累然如贯珠。复白云:“禀大人,公事已毕。”于是起鼓传点退堂,官即返身入内,而爆竹声大起。州县各官亦复类是。且此举自升堂以至退堂,官端坐不动,不发一言也。排衙,一曰排堂。 ◎炮之赏罚 八旗各军之出征也,必携带大小各炮以随,如龙子母、威远、靖远、红衣等者,一一皆备。至驻军之地,克日攻城,或击阵,必于前一夕出各炮于帐前,陈牲酹酒,军主亲诣三揖以衅之。明日获胜,则披红鼓吹迎之归,随拜折奏请赏给神威将军、神威无敌大将军、天佑助威将军、天佑助威大将军、武成永固大将军诸封号。败则牵之以回营,每炮棍责一百或八十,多至八百一千。即诸炮受封后,再出战败,杖责亦如前。 ◎杖钟 乾隆某年,车驾南巡至松江,办差官吏欲运方塔下大钟以至杭州行宫。行至石桥,不能过,乃命杖此钟二百,弃之寺后。 ◎易字宜雨 光绪时,高州大旱,民咎地方官吏姓名之不能致雨。盖守高州者杨子晴太守霁,以为晴霁皆不雨之义也。镇道县诸官姓名,又多晴霁不雨之意。诸官以名不易更,相率易其字为宜雨之意,以冀甘霖立沛。杨性最倔强,顾以众怒难犯,乃易子晴为子和。 ◎娼家魇术 娼家魇术,在在有之。北方妓家必供白眉神,又名祅神,朝夕祷之。至朔望,则用手帕蒙神首,刺神面,视子弟奸猾者,佯怒之,撒帕着子弟面,将坠于地,令拾之,则悦而无他意矣。 ◎木匠厌胜 凡雇匠筑室者,必厚遇之,礼貌必优厚,饮食必丰腆。否则将为所暗算,恐其有厌胜之术也。 ◎吴锡孺衣冠拜火 宜兴吴锡孺司李晋剡所居之巷失火,时已夜阑,将延烧其宅。吴起视从容,还内,取朝衣冠带,整束而出,于光焰烛天中鞠躬四顿首焉。 ◎塞某散晦气 侍郎塞某性拘忌,每遇人谈有死丧二字,必作喷嚏以啐散之。出行遇柩,即往戚友家解衣帽,扑散数次,以为将晦气散于他人之家,与己无与矣。 ◎大人高升 某将军过盛京,副都统某为设燕,酒半,将上烧烤。依故事,管厨人带大帽,手擎托盘,盛烧猪至将军前,行半跪礼,已而置盘高呼曰:“大人高升。”即持刀砍猪头使落。将军恶之,大怒,推翻筵席而起,酒馔碗碟一时迸碎,宾主尽失色,将军遂拂衣登轿去。 ◎撤城发科 曾文正驻军祁门,议撤城之半为碉,以资守御,舆情不协,文正批其牍曰:“撤尽东南城,永远发科名。西北留一截,科名永不绝。”众乃翕然。刘霞仙与人书,尝讥曾伯涵(文正原字。)锐志功名,意气自豪。文正为人作墓铭,亦喜道人家科第事。如科名赓续等语,常见之于文字中。为其子侄命名,亦以“甲科鼎盛”四字排列。而其弟忠襄公统领安庆全军,犹禀请销差回籍应试也。 ◎继禄求免天坠 光绪乙巳夏,有言六月十九日天将下坠者。语闻于内务府大臣继禄,继忧之。六月初,即分送传单云,届时速念《高王经》,庶免斯厄,否则人类必绝。十六日,继告诫家人,令悉茹素,更延僧道至邸,昼夜诵经,谓为众生解免灾难,已而叩首无算。及过期无恙,犹自谓善祷所致也。 ◎诹吉登台 谭鑫培每岁新正演剧,必诹吉日登台,且必先演《定军山》一剧。以他剧皆由左出场,(谓之上场门。)独此剧由右出场,右为东方,主生气者也。所饰戏中之黄忠,又着绛甲,色近红,北方以红为祥,故岁首必演此剧。 ◎打天斋 萍乡居民设偶有皮肤之病,如跌打,如损伤,如肿痛,如糜烂,以及种种之关于外科者,若至旬日不愈,即请亲朋提一筐,背一袋,沿户乞米粒,多者一升,少者一碟一瓯不等,此外线香若干,视贫富以分多寡。 如是者多日,积至米粒三四担,以至十余担,即以其半或三分之二磨粉,制成汤圆,置之锅中,稍煮至半生半熟时,藏于竹具,择壮有力者数人,立于屋上,向四面抛掷,附近之男女群来抢拾,谓之抢天斋。掷完,一哄而散,谓病者从此可庆再生矣。当抢拾时,如精神疲倦者,不敢插身人丛中,则所得甚少,其数不满二五以上,必又存而抛弃之,谓得之反足以招病,称之曰打天斋。 |
国选文学(gx.hkzww.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