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名家文集梦远首页史籍历史戏曲戏剧笔记杂录启蒙修身
外国文学总集选集诗文评论古典小说诗词歌赋先秦典籍诸子百家四库提要
国选文学 > 蔡东藩 > 清史通俗演义 | 上页 下页
第九回 朝鲜主称臣乞降 卢督师忠君殉节(2)


  清太宗既斩了朝鲜罪首,无东顾忧,遂专力攻明。适值明朝流寇四起,贼氛遍地,李闯张献忠十三家七十二营,分扰陕西河南四川等省,最号猖獗。明朝的将官,多调剿流贼,无暇顾边,太宗遂命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降将,攻入东边,明总兵金日观战死,复于崇德三年,授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右翼兵,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左翼兵,分道攻明,入长城青山口,到蓟州会齐。

  这时明蓟辽总督吴阿衡,终日饮酒,不理政事,还有一个监守太监邓希诏,也与吴阿衡性情相似,真是一对酒肉朋友。至清兵直逼城下,他两人尚是沈醉不醒,等到兵士通报,阿衡模模糊糊的起来,召集兵将,冲将出去,正遇着清将豪格,冒冒失失的战了两三回合,即被豪格一刀,劈于马下。【到冥乡再去饮酒,恰也快活。】麾下兵霎时四散,清兵上前砍开城门,城中只有难民,并无守兵,原来监守太监邓希诏,见阿衡出城对敌,已收拾细软,潜开后门逃去,守兵闻希诏已逃,也索性逃个净尽。【还是希诏见机,逃了性命,可惜美酒未曾挑去。】

  清兵也不勾留,进行至牛阑山,山前本有一个军营,是明总监高起潜把守。高起潜也是一个奄竖,毫无军事知识,闻清兵杀来,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崇祯帝惯用太监,安得不亡?清兵乘势杀入,从芦沟桥趋良乡,连拔四十八城,高阳县亦在其内。故督师孙承宗,时适家居,闻清兵入城,手无寸柄,如何拒敌?竟服毒自尽。子孙十数人,各执器械,愤愤赴敌,清兵出其不意,也被他杀了数十名,嗣因寡不敌众,陆续身亡。【完了孙承宗,完了孙承宗全家。】此外四十多城的官民,逃去的逃去,殉节的殉节。

  清兵又从德州渡河,南下山东,山东州县,飞章告急,兵部尚书杨嗣昌,仓猝檄调,一面檄山东巡抚颜继祖,速往德州阻截,一面檄山西总督卢象升,入卫京畿。继祖奉到檄文,忙率济南防兵,星夜北趋,到了德州,并不见清兵南来,方惊疑间,探马飞报清兵从临清州入济南,布政使张秉文等,统已阵亡,连德王爷亦被掳去。

  看官!你道德王爷是何人?原来是大明宗室,名叫由枢,与崇祯帝系兄弟行,向系受封济南,至此被掳,这统是杨嗣昌檄令移师,以致济南空虚,为敌所袭,害了德王,又害了济南人民。颜继祖闻报大惊,又急率兵回济南,到了济南,复是一个空城,清兵早已渡河北行。继祖叫苦不迭,只得据实禀报。杨嗣昌至此,惶急异常,密奏敌兵深入,胜负难料,不如随机讲和。

  崇祯帝不欲明允,暗令高起潜主持和议,适卢象升奉调入京,一意主战,崇祯帝令与杨嗣昌、高起潜商议,象升奉命,与二人会议了好几次,终与二人意见不合。【未曾出兵,先争意见,已非佳兆。】

  象升愤甚,便道:“公等主和,独不思城下之盟,春秋所耻。长安口舌如锋,宁不怕蹈袁崇焕覆辙么?”

  嗣昌闻言,不禁面赤,勉强答道:“公毋以长安蜚语陷人。”

  象升道:“卢某自山西入京,途次已闻此说,到京后,闻高公已遣周元忠与敌讲和,象升可欺,难道国人都可欺么?”

  【是一个急性人物。】

  随即怏怏告别。寻奏请与杨、高二人,各分兵权,不相节制。折上,由兵部复议,把宣大山西兵士属象升,山海关宁远兵士属高起潜。崇祯帝准议,加象升尚书衔,克日出师。

  象升麾下,兵不满二万名,只因奉命前驱,也不管好歹,竟向涿州进发。【忠而近愚。】途中闻清兵三路入犯,亦遣别将分路防堵,无如清兵风驰雨骤,驰防不及,列城多望风失守。嗣昌即奏削象升尚书衔,又把军饷阻住不发。象升由涿州至保定,与清兵相持数日,尚无胜败,奈军饷不继,催运无效,转瞬间军中绝食,各带菜色。

  象升料是杨嗣昌作梗,自知必死,清晨出帐,对着将士四向拜道:“卢某与将士同受国恩,只患不得死,不患不得生。”

  众将士被他感动,不由的哭作一团。【我看到此,亦自泪下。】旋即收泪,愿随象升出去杀敌。象升出城至巨鹿,顾手下兵士,只剩五千名,参赞主事杨廷麟,禀象升道:“此去离高总监大营只五十里,何不前去乞援?”

  象升道:“他只恐我不死,安肯援我!”

  廷麟道:“且去一遭何如?”

  象升不得已,令廷麟启行。临别时执着廷麟手,与他一诀,流涕道:“死西市,何如死疆场?吾以一死报国,犹为负负。”

  【语带寒潮呜咽声。】

  廷麟已去,象升待了一日,望眼将穿,救兵不至。象升道:“杨君不负我,负我者高太监,我死何妨,只要死在战场上面,杀几个敌人,偿我的命,方不徒死。”

  遂进至嵩水桥,正见清兵峰拥前来,胡哨一声,把象升五千人围住。象升将五千人分作三队,命总兵虎大威领左军,杨国柱领右军,自己领中军,与清兵死斗。清兵围合数次,被象升杀开数次,十荡十决。清兵亦怕他厉害,渐渐退去。象升收兵扎营。是夜三鼓,营外喊杀连天,炮声震地,象升知清兵围攻,忙率大威、国柱等,奋力抵御,可奈清兵越来越多,把明营围得铁桶相似。

  两下相持,直到天明,明营内已炮尽矢竭,大威劝象升突围出走。象升道:“吾受命出师,早知必死。此处正我死地。诸君请突围而出,留此身以报国!卢某内不能除奸,外不能平敌,罢罢!从此与诸君长别。”

  【此恨绵绵无尽期。】

  遂手执佩剑,单骑冲入敌中,乱斫乱劈,把清兵杀死数十百名,自身也被四箭三刀,大叫一声,呕血而亡。【如此忠臣。为权阉所陷没,可恨!】

  象升自擢兵备,与流寇大小数十战,无一不胜,且三赐尚方剑,未曾戮一偏裨,爱才恤下,与士卒同甘苦,此次力竭捐躯,部下亲兵,都随了主帅殉难,大威、国柱,因象升许他突围,方杀开血路而去。

  象升既死,杨廷麟始徒手回来,到了战场;已空无一人,只见愁云如墨,暴骨成堆,【二语可抵一篇吊古战场文。】廷麟不禁泪下。检点遗尸,已是模糊难辨,忽见一尸首露出麻衣,仔细辨认,确是卢公象升。原来象升新遭父丧,请守制不许,无奈缞绖从戎。廷麟既得遗尸,痛哭下拜,【我亦欲拜之。】亲为殓埋,遂会同顺德知府于颖,联名奏闻。杨嗣昌无可隐讳,只说象升轻战亡身,死不足惜。

  崇祯帝误信谗言,竟没有什么恤典。到了高起潜星夜遁回,廷臣始知起潜拥兵不救,交章弹劾。起潜下刑部狱,审问属实,有旨正法。这杨嗣昌仍安然如故,后来督师讨贼,连被贼败,始畏惧自杀。小子曾有一诗吊卢公象升云:

  慷慨誓师独奋戈,臣心未死耻言和。
  可怜为国捐躯后,空使遗人雪涕多。

  欲知后事如何,下回再行表明。

  *==*==*

  朝鲜之不敌满洲,固意中事,然亦由朝鲜漫无防备之故。乞盟城下,屈膝称臣,受种种胁迫之条约,真是可怜模样,然亦未始非其自取耳。若明廷统一中原,宁不足与满清敌?顾于熊廷弼、袁崇焕,则杀之磔之,于孙承宗则免职回里,任其殉节。独遗一善战之卢象升,又为权阉所忌,迫死疆场。谁为人主,而昏愦至死?故人谓亡明者熹宰,吾谓熹宗犹不足亡明,亡明者实崇祯帝。


国选文学(gx.hkz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