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名家文集梦远首页史籍历史戏曲戏剧笔记杂录启蒙修身
外国文学总集选集诗文评论古典小说诗词歌赋先秦典籍诸子百家四库提要
夢遠書城 > 談遷 > 北遊錄 | 上頁 下頁
一〇


  丙戌。午。過草橋閘。元大德五年立。月河閘三。上下二新閘。俱天順三年改建。中新至上新一里。成化十一年立。是日。發十里。阻風泊。始見菊馬場湖東西巨浸。晚飲。語朱太史曰。北魏酈道元注桑欽水經。稔山水源委。非身歷章亥之步也。且道元隔於江南。何從考據。今吾輩由江淮入於河。茫如也。況耳目之外乎。太史曰。古人左圖右書。桑、酈時圖書不乏。較若列目。今若繪天下縣道於一幛。標於丹黃。加攷載籍。自十得八九也。

  丁亥。行十里耐老坡閘。實西北分路之會。明初大將軍徐達開其堤。洪武三年二月立閘。今廢。二十里鉅野閘。一曰通濟。萬歷十六年立。鉅野縣在漕渠西八十里。古大野澤也。閘旁戍樓曰通濟臺。十里小長溝。五里則嘉祥縣大長溝。嘉祥古武城。子游弦歌處。大長溝。春秋西狩獲麟處。舊有坊曰獲麟渡。亦大聚落也。有石堡。頃者柝警。凡津要或戍樓。或堡分戍。桴鼓始息。十里孫村。二里汶上縣寺前舖閘。正德元年立。十里南旺土閘。南旺匯七十二泉。跨寧陽、濟寧間。即鉅野大澤東涯也。距縣西南三十里。宋時合梁山濼。周三百餘里。即宋江所據梁泊也。及會通河開。畫為三。中貫漕渠。西曰西湖。周九十三里。成化四年隄以石。萬歷十七年加築萬二千餘丈。增東西子隄千二百餘丈。東曰蜀山湖。周六十五里。嘉靖二十年築東隄。曰馬踏湖。周三十五里。萬歷十七年築隄三千二百丈。有嚴子陵釣臺。蜀山之下曰馬場湖。馬踏之下曰五莊坡湖。諸湖通連無間。蜀山在水中。望之若螺髻。蜀者。獨也。上祠聖母。云伏羲氏母。南旺湖多菱芡魚之利。夏秋間。荷花彌望。中有闞亭。高阜六七。春秋桓公十年會於闞是也。魯隱公以下。皆葬於此。至今水際時見煙雲樓臺之狀。夜過柳林閘。十四里野泊。

  戊子。曉走里許。謁分水龍王廟。禹王廟在漕渠西。直汶河。汶自萊蕪寨子村。至泰安州靜封鎮合焉。名曰塹汶。西南流與徂徠山之陽水、汶河合。又西南流注洸水。其源有三。自泰山之旁仙臺嶺。一自萊蕪原山。初。元世祖時。壽張縣尹韓仲暉、前太史邊源相健言汶水屬之御河。比東阿至臨清陸運二百里為便。後以都漕運副使馬之貞同源按視。至元二十六年正月己亥肇工。明洪武辛酉。河決原武。漫及安山。淤河四百餘里。起城村諸所陸運至德州。永樂戊子。命工部尚書宋禮疏之。於開河閘至南沙灣。比故河道北徙幾二十餘里。餘皆循其故道。濟寧則引泗、洸、汶水舊泉二百二十六。新泉三十六資運。至沙灣則引黃河支流。自金龍口者合之。達於臨清。役濟、兗、青、東十五萬人。登、萊願役者萬五千人。用老人白英計。築戴村壩五里。遏汶勿東流。從西南專匯於南旺。漕挽利之。分水閘北距臨清三百七十里。地高九十尺。南距徐州四百里。地高百十六尺。廟在永寧。宋尚書禮(大本)祠。祔刑部侍郎泗州金純、都督天長周長(諡忠毅)、濟寧州同知潘正叔及汶上老人白英。時新築甎堡。以水淺。上下閘俱閉。待分水廟前泉溢。始放舟。晚過南旺下閘。同朱太史循涯入分水廟及宋祠。往返十里。是日。發舟六里。泊下閘。(東平。)或餉梨太史。至以柿代。云洪督師南下。先徵梨若干萬。佳種為罄。

  己丑。發十里開河閘。元至正間立。亦一聚落。歲十月下旬為市集。百貨萃焉。迤北東平、東阿、壽張、陽穀之交境也。有磚堡。加以戍樓。十二里袁老口閘。正德元年立。磚堡戍樓如上。五里劉家口閘。七里靳家口閘。正德十二年立。五里金家口閘。並有磚堡。時風利。舟捷於奔駟。鄞縣范考功光文以憂歸。值朱太史。閘北二里野泊。夜夢故劉念臺先生講博學審問節。兼示季札挂劍草。醒不及詳。念於先生無素。何寤寐以之也。

  庚寅。曉霧。二十里安山閘。以安民山故名。山在東平州西南三十五里。山半有寺。上有甘羅墓。安山湖在州西十五里漕河西岸。周百里。環隄置閘。以時蓄泄。曰水櫃。歲填淤。民多茭牧其中。萬曆十六年始復舊閘。有磚堡。水始平。其西壽張之梁山。本曰良山。梁孝王嘗獵焉。改為梁。周二十餘里。上有虎頭崖及古龕跡。山南為古大野澤。禹貢所謂大野既瀦也。瀕湖荻絮。蕭颯可念。二十里戴家廟閘。屬陽穀。魯僖公三年會于陽穀是也。中丞宋祖舜、進士祖伊。家閘旁。築城立市。雄于其鄉。支河置石牐。虹臥雪奔。嘗刳于兵。猶巖鎮也。

  辛卯。發二十四里,折入五空橋。橋對沙灣。漢文帝時。河決酸棗潰金隄即此。景泰四年。徐有貞治沙灣決河。命曰廣濟渠。渠口通源閘石隄二。自大感應廟至沙灣修百六十丈。自沙灣至荊門驛修二千九百三丈。順治庚寅九月。河決儀封荊隆口。壬辰七月。決□朱源寨。俱衝會通河之長隄。溺人畜亡算。至今平陸被水。或露確突。或露楊棗。有江河口下之歎。橋北六里入張秋城。泊會通樓北。張秋古景陵州。元為景德鎮。設都水監。弘治甲寅。都御史劉大夏塞決河成。賜名安平鎮。專轄水漕。其城夾漕渠。南北不闉。會通樓下。聯艫繫笮。為浮渡。河以東東阿。有金隄。春秋魯莊公十三年盟于阿是也。河以西陽穀。西南又壽張也。齊魯之間,縈河如帶。襘結于張秋。其南濟寧。其北臨清。俱大都會也。出東城南角門里餘。則吳季札挂劍臺。正德十一年都水關中楊淳立祠。祔徐君。後為徐君墓。壘甓焉。元至正十三年。西疇康時記柏一株。大于斗。石刻季子挂劍。徐君墓樹。按徐君墓一在泗州城北。又古冢類高廣。不宜一抔土。意泗州為確。問挂劍草。草長六七寸。寸節葉挺而末銳。形似劍。今水失之。雖多宿草莽。非也。疇昔之夜。劉念臺先生所示。殆其徵乎。余能疑夢。不能疑草。天且以草明季子之心。賢者固不可測矣。又慶雲縣南八里季札墓。土人曰延陵臺。邑人揚州鶴辨為季札之子墓。季札適齊而反。其子死。葬嬴博之間。春秋注云。嬴音盈。齊地。慶雲古齊地也。北齊悼陵屬河間。大業初。河間郡屬縣十三。博野居其一。廣德間。無棣隸魏博節度使。其為嬴博之間無疑。噫。昔人辨延陵之墓。而余不能辨徐君。謭矣。河洶洶嚙隄。危及祠墓。役者旁午趨之。戰國時。隄防皆去國數十里。以兩隄相去。則不下五十里。其水勢尚得往還而不至迫隘。不至大暴。今之隄防。近者數百步。遠者不過數里。故其勢迫隘。不得息決矣。還東城而北。有祠翼然臨河。故分守東兗道參議山陰陸景鄴先生夢龍祠也。崇禎初。先生巡隴右。逐寇歿於隆德。稍北顯惠廟。故弘治時決口。都御史劉大夏功成。立廟其地。祀東岳、北極、文昌三神。廟貌甚壯。培土於後。曰戊己山。取土制水之義。即城壕也。登其上。東城中坎然窪然。猶沈竈產蛙也。所可託足者無幾耳。夜雨。

  壬辰。晴。洪相國督師南下楚粵。舳艫啣接不絕。先一日。朱太史貰輕舟馳謁。今艤。竢其過焉。相國家南安。萬曆丙辰進士。崇禎庚午擢僉都御史。巡撫延綏。辛未。晉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兼攝五省右都御史。加兵部尚書。丁丑。加太子太保。己卯。移薊遼保定總督。辛巳。督師東援。壬午。松山陷。歿。先帝震悼。築壇臨祭而哭。賜祭九壇。贈太□諡忠烈。廕卹有加。順治甲申。從入燕。任內祕書院大學士。乙酉。遷太子太傅。兵部尚書。總督江南。己丑。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今南征。朱太史舟晚發。雖忤風而流下。故舟駛始用招。招者。直其木於艦首。四五人轉之以破浪也。出城半里黑龍潭。一曰平河泉。深不可測。大旱不枯。相傳龍淵也。嘉靖初。郎中楊旦飲其地。欲涸而觀之。水決未半。風雷大作。舟皆覆沒。楊乃懼而祭之。過張秋山遂絕望。徒見馮夷之虐。又八里泊荊門上閘。屬陽穀。


夢遠書城(gx.hkzww.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