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名家文集梦远首页史籍历史戏曲戏剧笔记杂录启蒙修身
外国文学总集选集诗文评论古典小说诗词歌赋先秦典籍诸子百家四库提要
国选文学 > 王夫之集 > 王船山先生年谱 | 上页 下页
二十九岁


  顺治四年丁亥(1647),桂王永历元年,先生二十九岁。

  春正月,客湘乡。

  《南窗漫记》云:“丁亥春,余以穷愁客湘上,日与伯修、季霞、欧阳予私淑、江陵李广生芳痛饮忘昏晓。一夕渡涟水,就宿僧舍,斜月未沉,碧波流映。余举杨大年以“镜中人似面前人”对“水底月如天上月”,语犯合掌而意味短浅。季霞曰:何似‘鬓边霜作镜中霜’?余代云:‘梦中身是故乡身’。”

  按:《孝烈传》,洪伯修为王进才溃兵所杀在丁亥春。据《永历实录》,王进才兵溃系二月事。故知先生与洪、龙、欧、李聚饮在正月也。

  夏五月,与夏文学汝弼登车架山白石峰,主萧常赓家。

  夏汝弼《白石峰纪》:“岁丁亥,月在午,梅雨新霁,与王子而农披榛径登白石峰。积阴初起,条风时至,扪柔绿,度深碧,登降频数,不以为劳,仅至于峰巅而息。南眺祝融,如俯而回睨。西望梅龙,如蠖而东引。北瞻荆紫,如延如拒,将迎莫必,而以其翠光相持。夫以是峰之特立,出于群山之表,而其上苍苍无穷者且如彼,是果有所谓天耶?抑无所复名之而姑谓天耶?天者果有所帱与,则亦宜有所不帱者存,何居乎其必帱之荒远而始以为大乎?则吾未知其定有天焉者否也。于是两人选石而坐。不能去,不能留,歌无声,言无谓,相视久之,不能名其故。日已晚矣,乃遵所登之路而返。”《沅湘耆旧集·夏汝弼小传》云:“字叔直,号莲峰,一号莲冠道人。衡阳诸生。生有异禀,刚介负气。湘衡乱,佯狂远蹈,或歌或哭。有语及时事者,即闭目不答。鼎革后挈家入九嶷山,绝粒死。”邓氏显鹤云:“《楚风补》仅载其《车架山同夕堂作》一诗。车架山在湘乡西南九十里,夕堂即船山先生,以所著书有《夕堂永日绪论》也。案船山诗有《同夏叔直出寺看碑》及《重过莲花峰是夏叔直读书处》二诗。《湘乡艺文志》有刘近鲁《湄水同夕堂老人月泛寻懿庵别业》诗,知叔直与船山交甚挚。其诗清历缠绵,沉郁悲愤,惜无由觅其全稿也。”又云:“《湘乡流寓志》:夏汝弼字叔直,衡阳人,早有文誉,举于乡。丁亥岁,湘、衡乱溃,忽有称莲冠道人者,携一童子囊琴至梓田之车架山,僦僧楼而止焉。日就古木鸣泉间,藉危石弹琴吟啸以终日。已登白石峰、铜梁山观瀑布,辄数日不返。问其姓字,不对,人亦不能测。邑士萧常赓见而识之,邀至家,或歌或哭。与语世事,则闭目兀坐不答。居月余,莫知所往。后闻其入九嶷山,绝食以死。按《衡阳志》称叔直为名诸生,此云举于乡,盖传闻之异也。”又云:“按《一统志》,荆紫峰在湘乡南百里,孤峰突起,聚山环绕,其对峙者为白石峰。余既得叔直先生《车架山》诗,复从《湘乡志》搜得此文,而先生之踪迹交游志事乃稍稍窥见崖略,岂非鬼神之灵有以默启之耶?比与吾友沈栗仲,毛青垣,汤叔尺、幼尊兄弟约登车架山白石峰,求两先生流连憩息之所,建祠立碑于上,且绘图征诗,以永其传。年衰志往,人事乖迕,未知得果此愿否?谨识于此,以待来哲。”又云:“萧宁玙,字仲玉,湘乡人,仕履无可考,有《登杞梓岭》诗。以其能与叔直先生同游也,故亟存之。考《湘乡山水志》,杞梓岭在邑西四十里,岩壑深邃。夏叔直尝避世于此。又《流寓志》称邑士萧常赓见而识之。常赓即宁玙族人。”又云:“萧常赓,字一夔,湘乡人,仕履无考。《湘乡流寓志》载:莲冠道人,邑士萧常赓见而识之,邀至家,住月余乃去。按道人即夏叔直先生,与夕堂老人交笃,其游车架山、登白石峰皆偕。常赓邀主其家,居月余。作两先生东道主人,谈何容易。然则常赓亦非常人也哉!”

  按:邓说极核。惟懿庵姓刘,与叔直无涉,说详下文己酉年。

  秋八月,还衡阳视武夷先生疾,遂偕石崖先生随侍武夷先生上南岳峰顶。

  《家世节录》云:“永历丁亥,夫之避居湘乡山中,伯兄匿迹东安之四望山。先君间寄手书至曰:‘汝若自爱,切不须归,勿以我为念。’时八月二十三日也。书发之明日,遂以觏疾。伯兄踉跄先归,夫之以次还。先君顾不喜,已乃力疾率伯兄及夫之上南岳峰顶以隐。”又云:“先君于书法不求甚工,而终身不作一行草及纵笔大书。先卒三月,所敕夫之兄弟手札,皆蝇头雁行如界画。”

  按:武夷以十一月卒。先卒三月,即八月也。

  冬十月,先生仲父牧石先生及仲母吴太恭人先后卒。

  《牧石先生墓表》云:“先生以万历丙子正月六日生,以永历丁亥十月某日谢世。恭人先一岁乙亥三月十一日生,同岁十月某日殁。”又云:“其顺以承亲也,于童年小有过失,少峰公责谴门外,永夕下钥。时当除夕,风雪凄迷,先考从隙道掖令归寝,先生引咎自责,必遵庭命。翼日元旦,少峰公方启扉焚香,先生怡颜长跽。少峰公且喜且泣,称其允为道器。嗣与先考同受业于伍学父先生之门,匪徒文誉齐腾,抑且德隅均整,易衣共枕,长年欢浃。吴太恭人与先妣谭太孺人,孝睦壹志,等于同生。由是称孝友者,以寒门为华族之箴瑱,施于今日,流颂不衰,有耳有心,胥于一致,非不肖夫之所敢侈一词也。十八补郡文学,屡应宾兴,文笔孤清,弗售于有司。岁己酉,与先考同赴省试。先考中涂病作,遽谢同辈,掖扶归里。小艇炎蒸,篝灯搔抑,目不交睫者五昼夜,因慨然曰:“幸全三乐,复何有于浮云哉!”自是雅意林泉,布袜青鞋。筑曳涂居,构小亭,题曰濠上。浚小池,莳杂花其侧。釀秫种蔬,供岁时之荐。先生少攻吟咏,晚而益工。于时公安、竟陵哀思之音,歆动海内。先生斟酌开、天,参伍黄、建,拒妹媚之曼声,振噌吰之亢韵。屡婴杂乱,遗稿无存。”《耐园家训跋》云:“至于先子,仁慈天笃,始于吾兄弟冠昏以后,夏楚不施,诃斥不数数焉。然以夫之之身沐庭训者言之,或有荡闲之过,先子不许见,不敢以口辨者至两三旬,必仲父牧石翁引导,长跪庭下,牧石翁反复责谕,述少峰公之遗训,流涕满面,夫之亦悯默泣服,而后得蒙温语相戒。”《家世节录》云:“仲父牧石先生和易而方介,恬于荣利。博识,工行楷书。古诗得建安风骨,近体逼何、李而上。深不喜竟陵体诗,每颦曰:‘何为作此儿女嚅唲?’晚岁莳花植药,怡然忘物,每谓漆园吏、东皋先生去人不远。”《南窗漫记》云:“先征君受学于伍学父先生,先生诗文为南楚领袖。先征君与仲父牧石翁杖履周旋,时相唱和。牧石翁有诗数百首,乱后无一存者。忆得《三十六湾》一首:‘千里平湖水,支分六六湾。风横帆影乱,壑断舻声间。南北迷乡望,纡回滞客颜。湘灵愁倚瑟,徙倚碧云间。’”

  按:先生季父家聘,字子翼。《家世节录》称其“儒而侠,不屑家人业,裘马壮游,敦友睦,事先君如严父。”则亦奇特之士也。其卒年俟考。

  十一月十八日,武夷先生卒,年七十八。

  《武夷先生墓志》云:“先生以隆庆庚午季冬月朔日诞生,卒以永历丁亥十一月望后三日。”《家世节录》云:“先君俄而疾急,乃曰:‘吾居平无一言可用教汝兄弟者,况今日乎!我即不起,当葬我此山之麓,无以榇行城市,违吾雅志。且以茔兆在彼,累汝兄弟数见诸不净事也。’卧病三月,未尝有一呻吟之声。十一月十八日平旦,扶起晏坐而终。先君之于患难生死,有如此者。易箦之岁,七十有八。”《春秋家说》自序云:“越岁不辰,岁在丁亥,黄地既裂,昊天复倾,不吊毒酷,府君永逝。”

  按:越岁丁亥,承上文“岁在丙戌”而言。是年四月衡州失守,故有地裂之语。

  是年硁斋先生卒。

  《武夷先生墓志》云:“生子三。次参之,选贡生,早卒。”《家世节录》云:“次仲兄参之,遇乱以疾先先君卒。孙七。致、敉皆仲兄出。”《石崖先生传略》云:“夫之既羸且惰,仲兄亦多病。扶掖按摩,寒暑昼夜,局曲于床褥间,十余夕不寐,两三日粒米不入口以为恒。”

  按:《家世节录》既云以疾先先君卒,则硁斋卒于武夷之前,断不在戊子以后。《五十自定稿》哀从子敉七绝四首作于甲午,其题云:“从子敉遘悯以后,与予共命而活者七年。”其言遘悯,即指丁硁斋之忧。由甲午上溯,七年之前正是丁亥,故知硁斋卒于是年,惟月日俟考。

  是年文有《孝烈传》一篇。

  传首云:“双髻外史曰:吾避戎上湘,湘之人竞相告曰:‘洪子挥利刃以断仇首,女彭抱婴儿而赴水。’余念之良然,亟次所闻而传之。”《洪孝子传》云:“余尝交伯修。欲求至孝子所吊慰之,道阻不违,惟习闻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按:是岁正月,先生与伯修为文学之饮。二月而王进才兵溃。据孝子传言伯修遇害在湘西縠水谷口。先生与夏叔直往来于车架山、白石峰之间,地在湘乡之南。彼时烽烟遍野,故路不远而难达也。秋八月,先生始还衡阳。前此踪迹,皆在湘乡。洪孝子、彭烈妇之事皆在二三月间。此文当作于夏秋之际。

  又按:《姜斋诗剩稿》有《挽烈妇廖周氏》五绝一首,其诗云:“冒刃扶姑命,躯残刃折铓。至今荒冢里,赢得血痕香。”其事颇与《孝烈传》相类,其年分俟考。


国选文学(gx.hkz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