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选文学 > 王国维 > 王国维文存 | 上页 下页 |
《史籀篇疏证》序 |
|
《叙》曰:“《史籀》十五篇。”古之遗书,战国以前未见称述。爰逮秦世,李、赵、胡母本之以作《苍颉》诸篇,刘向校书,始著于录。建武之世,亡其六篇。章帝时,王育为作解说。许慎纂《说文》,复据所存九篇,存其异文,所谓籀文者是也。其书亦谓之《史篇》,即《史籀篇》之略称。《说文》于皕、缶、女三部三引《史篇》,盖存其字,谓之籀文;举其书,谓之《史篇》,其实一也。《史篇》为字书之祖,故《苍颉》以下亦蒙其名。《汉书·平帝纪》,征天下通知小学《史篇》者;《王莽传》,征天下《史篇》文字;《扬雄传》,《史篇》莫善于《苍颉》,作《训纂》、《扬子》、《法言》,或欲学《苍颉》、《史篇》。皆以《史篇》为字书之通名,犹汉时闾里书师呼《爰历》、《博学》二篇为《苍颉》,魏晋以后并呼扬雄、班固、贾鲂之书为《三苍》,六朝以后呼《字林》为《说文》也。然其名固有自《史籀篇》出。唐元度谓此篇废于晋世,而自许君以后,马、郑诸儒即不复征引,盖自《三苍》盛行,此书之微久矣。今就诸文所存遗字疏通证明之,而论其最要于篇首,览者详之。 一,史籀为人名之疑问也。自班《志》、许《序》以史籀为周宣王太史,其说盖出刘向父子,而班、许从之,二千年来无异论。余顾窃有疑者,《说文》云:“籀,读也。”(《方言》:“抽,读也。”)又云:“读,籀书也。”(《毛诗·鄘风》传云:读,抽也)古籀、读二字同音同义。又古者读书皆史事,《周礼·春官·大史职》,大祭祀,戒及宿之日,与群执事读礼书而协事;大丧,遣之日读诔。《小史职》,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内史职》,凡命诸候及公、卿、大夫,则册命之(谓读册书)。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聘礼》,夕币,史读书展币。《士丧礼》,主人之史读赗,公史读遣。是古之书皆史读之。《逸周书·世俘解》乃俾史佚繇书于天号,尝麦解,作荚许诺,乃北向繇书于两楹之间。(作荚即《书·洛诰》之作册,乃内史之异名也。)繇即籀字,《春秋左氏传》之卜繇,《说文解字》引作卜籀,知《左氏》古文繇本籀,《逸周书》之繇书亦当即籀书矣。 籀书为史之专职,昔人作字书者,其首句盖云“大史籀书”,以目下文。后人因取首句“史籀’二字名其篇,(《诗》、《书》及周秦诸子大抵可以首句二字名篇,此古代书名之通例,字书亦然。《苍颉篇》首句虽不可考,然《流沙坠简》卷二第十八简上有汉人学书字中有“苍颉作”三字,疑是苍颉篇首句中语,故学书者书之。其全句当云“苍颉作书”,句法正仿“大史籀书”。《爱历》、《博学》、《凡将》诸篇当以首二字名篇,今《急就篇》尚存,可证也)大史籀书犹言大史读书,《太史公自序》言“石室金匮之书”,犹用此语。刘、班诸氏不审,乃以史籀为著此书之人,其官为大史,其生当宣王之世,是亦不足怪。李斯作《苍颉》,其时去汉甚近,学士大夫类能言之,然俗儒犹以为古帝之所作,以《苍颉篇》为苍颉所作,毋惑于以《史籀篇》为史籀所作矣。不知大史籀书乃周世之成语,以首句名篇,又古书之通例,而猥云有大史名籀者作此书。此可疑者一也。 一,《史籀篇》时代之疑问也。史籀之为人名可疑,则其时代亦愈可疑。《史篇》文字,就其见于许书者观之,固有与殷周间古文同者,然其作法大抵左右均一,稍涉繁复,象形象事之意少而规旋矩折之意多,推其体势,实上承石鼓文,下启秦刻石,与篆文极近。至其文字出于《说文》者,才二百二十余,然班固谓《苍颉》、《爱历》、《博学》三篇文字多取诸《史籀篇》,许慎谓其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或之者、疑之;颇之者,少之也。《史籀》十五篇,文成数千,而《说文》仅出二百二十余字,其不出者必与篆文同者也。考战国时秦之文字,如传世秦大良造鞅铜量,乃孝公十六年作,其文字全同篆文,大良造鞅戟亦然。新郪虎符作于秦并天下以前,其符凡四十字,而同于篆文者三十六字。《诅楚文》摹本文字亦多同篆文,而、奓、字则同籀文。篆文固多出于籀文,则李斯以前,秦之文字,谓之用篆文可也,谓之用籀文亦可也。则《史籀篇》文字、秦之文字,即周秦间西土之文字也。至许书所出古文,即孔子壁中书,其体与籀文、篆文颇不相近,六国遗器亦然。壁中古文者,周秦间东土之文字也。然则《史籀》一书,殆出宗周文胜之后,春秋战国之间,秦人作之以教学童,而不行于东方诸国,故齐鲁间文字,作法体势与之殊异;诸儒著书口说,亦未有及之者。惟秦人作字书,乃独取其文字,用其体例,是《史篇》独行于秦之一证。若谓其字颇或同于殷周古文者亦多矣,且秦处宗周故地,其文字自当多仍周旧,未可因此遽定为宗周之书,此可疑者二也。 其可得而断定者又有三事:一,籀文非书体之名,世莫不以古、籀、篆为三体,谓籀文变古文,篆文又变籀文,不知自其变者观之,则文字殆无往而不变,故有一卷之书面前后异文,一人之作而器盖殊字;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文字之形与势皆以渐变。凡既有文字之国,未有能以一人之力创造一体者。许君谓《史籀》大篆与古文或异,则固有不异者;且所谓异者,亦由后人观之,在作书时亦只用当世通行之字,有所取舍,而无所谓创作及增省也。罗叔言参事《殷商贞卜文字考》,谓《史籀》一篇亦犹《苍颉》、《爱历》、《凡将》、《急就》等篇,取当世用字,编纂章句,以便诵习。其识卓矣。此可断定者一也。 一,《史篇》字数,张怀瓘谓籀文凡九千字,《说文》字数与此适合,先民谓即取此而释之。近世孙氏星衍序所刊《说文解字》,犹用其说,此盖误读《说文》叙也。《说文叙》引汉尉律讽籀书九千字,讽籀即讽读,《汉书·艺文志》所引无籀字可证。且《苍颉》二篇仅二千五百字,加以扬雄训纂,亦仅五千三百四十字,不应《史籀篇》反有九千字,此可断定者二也。 至《史篇》文体,段氏玉裁据《说文》所引三事,(奭下云:此燕召公名,《史篇》名丑。匋下云:《史篇》读与缶同。姚下云:《史篇》以为姚易也)以为亦有说解,又疑即王育解说中语。然据此三事,不能定其即有说解,凡此三者,亦得由其文义知之。苟篇中有周旦召丑语,便可知丑为召公之名;苟假匋为缶,便可知匋字之读苟;姚易二字连言,便可知其以姚为姚易字,不为女姓矣,若以此三事为王育说《史篇》语,则《说文》引《苍颉训纂》、《苍颉故》等书,但称扬雄说杜林说,不称《苍颉》,则其引史篇解说语,亦当如为秃无诸字下经称王育说,不得云《史篇》,故《史篇》文体,决非如《尔雅》、《说文》,而当如秦之《苍颉篇》。《苍颉篇》,据许氏《说文序》、郭氏《尔雅注》所引,皆四字为句;又据近日敦煌所出残简,不知四字为句,二句一韵。《苍颉》文字既取诸《史篇》,文体亦当仿之,又观于其墙二文,知篇中之有复字,雱姚诸字,知用字之多假借,皆与《苍颉篇》同,此可断定者三也。此二疑三断,关于全书之宏旨,故书以弁其首,也有达者,董而教之。若文字之变化正误,则散见于各条下,兹不赘云。 丙辰二月 |
国选文学(gx.hkzww.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