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选文学 > 名家 > 张九龄 | 上页 下页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6月5日①),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唐代唯一由岭南书生进身的宰相、诗人。。

  张九龄自幼聪敏,七岁知属文。

  十三岁时(690年),王方庆接替被杀的广州都督路元睿,途经韶州,见到他的文章后,大为叹赏。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擢进士,最初担任调秘书省校书郎,因“谤议上闻”退职返乡。

  703年,前凤阁舍人张说“忤旨配流钦州”,途经曲江,与张九龄通族谱,叙为昭穆(另一种说法是722年张说拜相后,但703年左右二人认识是确定的),从此张九龄自称范阳张氏,其祖先张守礼出自东汉司空张皓、西晋司空张华(详见张九龄本人为张说所作墓志铭),是其曾祖张君政任韶州别驾死任上才家于曲江的,但死后则称西汉留侯张良、西晋司空张华之后,而其弟张九皋则称西汉张良、张安世之后。其高门的身份并不被当时的大部分人承认,包括唐玄宗。

  713年,应“道侔伊吕科”举,中高第,为左拾遗。722年,张说拜相,举荐张九龄为司勋员外郎,723年,张说再荐张九龄为中书舍人,封曲江县男。725年,党争失利,张说罢相,十几人受牵连,包括张九龄。张九龄因此转太常少卿,出为冀州刺史。以母老在乡,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

  张说卒后,731年3月,玄宗召拜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732年,为工部侍郎。

  733年5月,检校中书侍郎。其年秋,丁母丧归乡里。12月,起复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734年,迁中书令,集贤院令知院事兼修国史。曾劾安禄山野心,提醒玄宗注意。

  735年3月,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子。

  736年秋八月天长节,玄宗生日,群臣皆献珍罕,独张九龄上事鉴十章以伸讽谏,号“千秋金鉴录”,帝甚嘉美。张九龄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卢象为左补阙。由于李林甫、牛仙客等人结党,张九龄失去唐玄宗的信任,改任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在主政期间,张九龄主张不循资格用人,为人好名不好利(李林甫刚好相反),敢于谏言,不避利害。

  737年,太子李瑛被废。同年,张九龄因所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触怒玄宗被杀,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召孟浩然于幕府。

  738年,封始兴县伯。

  740年春,以“归拜墓”名义辞官,农历五月七日(6月5日)在家乡曲江病逝,享年63岁,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归葬罗源洞。

  世称“张曲江”,有《张曲江集》。张说曾称他为“后出词人之冠”。有诗《感遇》12首,《唐诗三百首》以其一、其二开篇,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其五言律诗情致深婉,《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

  ①张九龄卒年,两唐书均称68岁。但其神道碑墓志铭均称63岁。当以出土的墓志铭为准。


国选文学(gx.hkz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