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选文学 > 鲁迅 > 而已集 | 上页 下页
大衍发微(1)


  三月十八日段祺瑞,贾德耀,章士钊们使卫兵枪杀民众,通缉五个所谓“暴徒首领”之后,报上还流传着一张他们想要第二批通缉的名单。对于这名单的编纂者,我现在并不想研究。但将这一批人的籍贯职务调查开列起来,却觉得取舍是颇为巧妙的。先开前六名,但所任的职务,因为我见闻有限,所以也许有遗漏:

  一:徐谦(安徽)俄国退还庚子赔款委员会委员,中俄大学校长,广东外交团代表主席。

  二:李大钊(直隶)国立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室秘书。

  三:吴敬恒(江苏)清室善后委员会监理。

  四:李煜瀛(直隶)俄款委员会委员长,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中法大学代理校长,北大教授。

  五:易培基(湖南)前教育总长,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六:顾兆熊(直隶)俄款委员会委员,北大教务长,北京教育会会长。

  四月九日《京报》云:“姓名上尚有圈点等符号,其意不明。……徐李等五人名上各有三圈,吴稚晖虽列名第三,而仅一点。余或两圈一圈或一点,不记其详。”于是就有人推测,以为吴老先生之所以仅有一点者,因章士钊还想引以为重,以及别的原因云云。案此皆未经开列职务,以及未见陈源《闲话》之故也。只要一看上文,便知道圈点之别,不过表明“差缺”之是否“优美”。监理是点查物件的监督者,又没有什么薪水,所以只配一点;而别人之“差缺”则大矣,自然值得三圈。“不记其详”的余人,依此类推,大约即不至于有大错。将冠冕堂皇的“整顿学风”的盛举,只作如是观,虽然太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然而我的眼光这样,也就无法可想。再写下去罢,计开:

  七:陈友仁(广东)前《民报》英文记者,现《国民新报》英文记者。

  八:陈启修(四川)中俄大学教务长,北大教授,女师大教授,《国民新报副刊》编辑。

  九:朱家骅(浙江)北大教授。

  十:蒋梦麟(浙江)北大教授,代理校长。

  十一:马裕藻(浙江)北大国文系主任,师大教授,前女师大总务长现教授。

  十二:许寿裳(浙江)教育部编审员,前女师大教务长现教授。

  十三:沈兼士(浙江)北大国文系教授,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女师大教授。

  十四:陈:垣(广东)前教育次长,现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北大导师。

  十五:马叙伦(浙江)前教育次长,教育特税督办,现国立师范大学教授,北大讲师。

  十六:邵振青(浙江)《京报》总编辑。

  十七:林玉堂(福建)北大英文系教授,女师大教务长,《国民新报》英文部编辑,《语丝》撰稿者。

  十八:萧子升(湖南)前《民报》编辑,教育部秘书,《猛进》撰稿者。

  十九:李玄伯(直隶)北大法文系教授,《猛进》撰稿者。

  二 十:徐炳昶(河南)北大哲学系教授,女师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二十一:周树人(浙江)教育部佥事,女师大教授,北大国文系讲师,中国大学讲师,《国副》编辑,《莽原》编辑,《语丝》撰稿者。

  二十二:周作人(浙江)北大国文系教授,女师大教授,燕京大学副教授,《语丝》撰稿者。

  二十三:张凤举(江西)北大国文系教授,女师大讲师,《国副》编辑,《猛进》及《语丝》撰稿者。

  二十四:陈大齐(浙江)北大哲学系教授,女师大教授。

  二十五:丁维汾(山东)国民党。

  二十六:王法勤(直隶)国民党,议员。

  二十七:刘清扬(直隶)国民党妇女部长。

  二十八:潘廷干二十九:高鲁(福建)中央观象台长,北大讲师。

  三 十:谭熙鸿(江苏)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一:陈彬和(江苏)前平民中学教务长,前天津南开学校总务长,现中俄大学总务长。

  三十二:孙伏园(浙江)北大讲师,《京报副刊》编辑。

  三十三:高一涵(安徽)北大教授,中大教授,《现代评论》撰稿者。

  三十四:李书华(直隶)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五:徐宝璜(江西)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六:李麟玉(直隶)北大教授,《猛进》撰稿者。

  三十七:成平(湖南)《世界日报》及《晚报》总编辑,女师大讲师。

  三十八:潘蕴巢(江苏)《益世报》记者。

  三十九:罗敦伟(湖南)《国民晚报》记者。

  四 十:邓飞黄(湖南)《国民新报》总编辑。

  四十一:彭齐群(吉林)中央观象台科长,《猛进》撰稿者。

  四十二:徐巽(安徽)中俄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长。

  四十三:高穰(福建)律师,曾担任女师大学生控告章士钊刘百昭事。

  四十四:梁:鼎四十五:张平江(四川)女师大学生。

  四十六:姜绍谟(浙江)前教育部秘书。

  四十七:郭春涛(河南)北大学生。

  四十八:纪人庆(云南)大中公学教员。

  【注释】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十六日《京报副刊》。

  “优美的差缺”:这是引用陈西滢的话。参看《无花的蔷薇之二》注

  “整顿学风”:参看《“碰壁”之余》注


国选文学(gx.hkz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