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名家文集梦远首页史籍历史戏曲戏剧笔记杂录启蒙修身
外国文学总集选集诗文评论古典小说诗词歌赋先秦典籍诸子百家四库提要
国选文学 > 鲁迅 > 两地书 | 上页 下页
六八


  广平兄:

  昨天刚发一信,现在也没有什么话要说,不过有一些小闲事,可以随便谈谈。我又在玩——我这几天不大用功,玩着的时候多——所以就随便写它下来。

  今天接到一篇来稿,是上海大学的女生曹轶欧①寄来的,其中讲起我在北京穿着洋布大衫在街上走的事,下面注道,“这是我的朋友P.京的H.M.女校生亲口对我说的”。P.自然是北京,但那校名却奇怪,我总想不出是那一个学校来。莫非就是女师大,和我们所用是同一意义么?

  今天又知道一件事,有一个留学生在东京自称我的代表去见盐谷温②氏,向他索取他所印的《三国志平话》,但因为书尚未装成,没有拿去。他怕将来盐谷氏直接寄我,将事情弄穿,便托C.T.③写信给我,要我追认他为代表,还说,否则,于中国人之名誉有关。你看,“中国人的名誉”是建立在他和我的说谎之上了。

  今天又知道一件事。先前朱山根要荐一个人到国学院,但没有成。现在这人终于来了,住在南普陀寺。为什么住到那里去的呢?因为伏园在那寺里的佛学院有几点钟功课(每月五十元),现在请人代着,他们就想挖取这地方。从昨天起,山根已在大施宣传手段,说伏园假期已满(实则未满)而不来,乃是在那边已经就职,不来的了。今天又另派探子,到我这里来探听伏园消息。我不禁好笑,答得极其神出鬼没,似乎不来,似乎并非不来,而且立刻要来,于是乎终于莫名其妙而去。你看“现代”派下的小卒就这样阴鸷,无孔不入,真是可怕可厌。不过我想这实在难对付,譬如要我去和此辈周旋,就必须将别的事情放下,另用一番心机,本业抛荒,所得的成绩就有限了。“现代”派学者之无不浅薄,即因为分心于此等下流事情之故也。

  迅。十一月三日大风之夜。

  十月卅日的信,今天收到了。马又要发脾气,我也无可奈何。事情也只得这样办,索性解决一下,较之天天对付,劳而无功的当然好得多。教我看戏目,我就看戏目,在这里也只能看戏目,不过总希望勿太做得力尽神疲,一时养不转。

  今天有从中大寄给伏园的信到来,可见他已经离开广州,但尚未到,也许到汕头或福州游玩去了。他走后给我两封信,关于我的事,一字不提。今天看见中大的考试委员名单,文科中人多得很,他也在内,郭沫若,郁达夫④也在,那么,我的去不去也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可以不必急急赶到了。

  关于我所用的听差的事,说起来话长了。初来时确是好的,现在也许还不坏,但自从伏园要他的朋友去给大家包饭之后,他就忙得很,不大见面。后来他的朋友因为有几个人不大肯付钱(这是据听差说的),一怒而去,几个人就算了,而还有几个人却要他接办。此事由伏园开端,我也没法禁止,也无从一一去接洽,劝他们另寻别人。现在这听差是忙,钱不够,我的饭钱和他自己的工钱,都已豫支一月以上。又,伏园临走宣言:自己不在时仍付饭钱。然而只是一句话,现在这一笔帐也在向我索取。我本来不善于管这些琐事,所以常常弄得头昏眼花。这些代付和豫支的款,不消说是不能收回的,所以在十月这一个月中,我就是每日得一盆脸水,吃两顿饭,而共需大洋约五十元。这样贵的听差,用得下去的么?“解铃还仗系铃人”,所以这回伏园回来,我仍要他将事情弄清楚。否则,我大概只能不再雇人了。

  明天是季刊⑤文章交稿的日期,所以我昨夜写信一张后,即开手做文章,别的东西不想动手研究了,便将先前弄过的东西东抄西撮,到半夜,并今天一上午,做好了,有四千字,并不吃力,从此就又玩几天。

  这里已可穿棉坎肩,似乎比广州冷。我先前同兼士往市上去,见他买鱼肝油,便趁热闹也买了一瓶。近来散拿吐瑾吃完了,就试服鱼肝油,这几天胃口仿佛渐渐好起来似的,我想再试几天看,将来或者就改吃这鱼肝油(麦精的,即“帕勒塔”)也说不定。

  迅。十一月四日灯下。

  【注释】

  ①曹轶欧:河北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当时上海大学的学生。曾写《阶级与鲁迅》一文寄给鲁迅,后发表于《语丝》周刊第一〇八期(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四日),署名一萼。

  ②盐谷温(1878—1962):日本汉文学研究者。当时是东京大学教授。《三国志平话》,即《全相三国志平话》,三卷,元代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印。一九二六年盐谷温曾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影印此书。

  ③C.T.:指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文学史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据《鲁迅日记》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三日:“下午得郑振铎信,附宓汝卓信,即复。”文中所说的“一个留学生”,当指宓汝卓,浙江慈溪人。当时在日本留学,后来成为国民党爪牙。

  ④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作家,前期创造社主要成员之一。当时任中山大学英国文学系主任。

  ⑤指《厦大国学季刊》,鲁迅这晚所作并拟交该刊的文章,即《〈嵇康集〉考》。后因该刊未出,文章亦未发表;原稿于一九五三年发现,现编入《古籍序跋集》。


国选文学(gx.hkz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