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名家文集梦远首页史籍历史戏曲戏剧笔记杂录启蒙修身
外国文学总集选集诗文评论古典小说诗词歌赋先秦典籍诸子百家四库提要
国选文学 > 林语堂 > 吾国与吾民 | 上页 下页
第六章 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五、社会阶级


  清清楚楚,中国只有两个阶级,一个是衙门阶级,他们享有治外法权而不用领事裁判,享权的起源,远在欧洲人来华之前。其他是非衙门阶级,他们须付纳捐税而服从法律,说得尖刻一些,中国只有两种阶级,上层奴才与下层奴才,二者彼此互有浮沉。托于乐观的命定观念,中国人服习这种纲要很豁达而自然。其实中国并没有固定的社会阶级,只有不同家族之升降,依各家财产的兴败为准则。社会上有幸进的衙门家族,及有运气欠佳的家族,他们的儿子没有入衙门为官作宰,他们的女儿没有嫁进衙门世界。然各家族没有绝对孤立的。由于通婚或由于交谊往来,在中国任何家族中,不难觅得一个远房表亲,他认识张三少爷的教师先生,这位张三少爷的舅嫂是某一局员的大阿姨,这么牵丝攀藤的关系,逢到有事临头,须对簿公庭的时候,极有用处。

  衙门家族再可以用榕树来做比喻:它的根柢纠纷盘结,辗转旋绕,复向四周做扇形的辐射,中国官僚社会可以比之于生在山巅的榕树。经过一番调整的作用之后,大家都在向日光的方面争取一席地,既已得之,则互相安静地过着日子。有几棵站在比之别棵较优越的地位。它们都是彼此互相回护着的——中国有句俗语,叫作“官官相护”。普通平民可比之于泥土,所以培养这些树木,供给它们以种种营养质料,俾使之生长。如孟子当其辩护君子小人之别时所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又似《论语》上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如是,那些树木上承日光煦照,下接土地气液之营养,因以发育繁滋。有些树木比较来得繁荣,它从泥土吸收较多液汁,而人民坐在它们的荫蔽之下欣赏其茂密的绿叶者,不知此乃吸收土地之液汁而荣发者。

  惟官府老爷们则对此情形固熟知其内容。那些候补知县闷坐在北京城里候缺的时候,心上牢牢记着,更不断互相讨论着某县缺肥,某县缺瘠。他们又把国家税收用文学的辞藻称为“民脂民膏”。搜括民脂民膏的本领是一种科学,其精妙而变化多端,可比之于有机化学。一个优良化学师能把甜菜根炼成糖,更有本领的能从空气抽收氮素而制成肥料。中国官场的本领比之毫无逊色。

  可取之处为中国向无固定的阶级之分,没有所谓贵族政治。衙门阶级并非永久的世袭制度,像欧洲封建地主的贵族政治那样,也不可以把它跟任何私人的党派相混合。中国未尝有任何家族足以自夸其祖先在过去五百年中,能拱坐而食未尝一劳动其手足,像法兰西的几个贵族或奥地利哈斯堡王族者,除掉一个唯一的例外,那便是孔子的后裔,世袭衍圣公,的确在过去两千年中拱手未尝劳作。满族旗兵的子孙,他们的祖先在一六四四年征服了中国,过去三百年确实可以说是拱手不必劳动,而今清朝垮了,他们还是不肯工作——大部分不肯工作。他们现成为社会学者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且看一个阶级,受国家扶养经过三百年之久将生何等后果?他们是中国真正的有闲阶级,但他们又是唯一例外。介乎衙门与非衙门阶级之间,其实找不出任何显著而固定的区分痕迹。

  所谓家族,非为世袭的阶级而为社会的单位组织。此等家族之沉浮升降,真是说不尽的千变万化,不可捉摸。过了四十岁的人,都能亲眼经历;某些人家怎样由贫贱而兴隆,某些人家怎样由富贵而衰落。社会的民主,无论在中国或在欧美,并非由于任何法制之维系,却是被我们放荡的败家浪子所维系着,像有位学者曾这样指出过。此等浪子在中国出品颇为丰富,他们阔绰的挥霍,使富贵家系的永续成为不可能,因是浪子乃系民主的屏障。文官考试,像中国的科举之类,常可使怀才的志士从社会底层升腾上来。中国的科举考试,无人不可参加。除非是乞丐或娼家的儿子。一方面,教育的费用并不昂贵,不致仅让富裕阶级的儿孙独沾利益。读书求学,为有才之士所享的特权,却非是富裕家庭所享的特权;学问的进修,也从未受贫穷之累,而遭遇任何严重的阻挠,由是看来,可以说人人都是机会平等的。

  中国社会依着士农工商的次序而分成四个阶级。在初期农业社会里,人民的精神是根本上属于德谟克拉西的,而中国差不多一向滞留在农业社会的阶段。中国没有阶级敌对的心理,因为没有此种必要。士农工商四个阶级间的互相往来,不受阶级意识和势利心的破坏,除非是上面说过的衙门阶级。一个富商或一位高等官吏可以很和气亲睦地跟一位木匠师父对坐品茗,谈天说地,这是很平常的,或许比之英国大地主的家人跟佃农说话较少虚文。农夫、工匠、商人,都是土地的滋液,大家都是很卑逊、安静、自重的人民。农人受了孔子学说的影响,被置于农工商三阶级之首,因为关心米谷之中国人,常能明了粒粒盘中飧从何而来,是以对农夫感戴无既。农夫与商人和工匠,大家都景仰读书人——士——认为一种赋有特权而应受人礼遇的阶级。更由于中国文字辨认的困难,此对于书生的尊敬系出自心底的真情。


国选文学(gx.hkz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