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选文学 > 郑振铎 > 中国文学研究(中) | 上页 下页 |
词林摘艳里的戏剧作家及散曲作家考(1) |
|
我在《暨南学报》(第一卷第二号)上写了一篇《盛世新声与词林摘艳》。但还有许多材料没有放进去。关于《盛世》和《摘艳》所收的散套,原有一个对照表,费了很多的力量才编制好。关于《摘艳》原来也编制了一个引剧目录及作者姓氏索引。这两部分的东西,费的功力最多,尤赖君箴的帮助。对于研究元明剧曲及散曲的人,这一个表和一个索引,我相信不会没有用处。 为了要进一步的整理《词林摘艳》这部重要的曲集,我便依据了自己编制的那个引剧目录及作者姓氏索引,写了现在的这篇文章。 有好几个剧本,有好几个作家,都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便都不再加什么注释。(象《太和正音谱》那末不落实际的批评也一概不引)只有比较不为人所知的,方才略加以说明。《续录鬼簿》为发现不久的一部重要的元明曲家的记录,虽然已有了马隅卿先生的整理过的一个本子出来,恐怕见到的还不多。便不免多引录了些。其他未加说明的作家们,都是别无材料可依据的。象徐知府,连其名号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他的里居了。象张碧山,仅一见于《续录鬼簿》的篇末;象陈克明,仅一见于《太和正音谱》;象王子安、王文举等,竟连他处都不曾一见到,便都只好阙疑了。 有一部分作家本来想总可以得到些消息的,却一时无法广事爬搜,也都只好照这个样子印出,等以后陆续的增补了。 关于戏文和杂剧的考索,自信比较还有些新的意见。仅就这戔戔的三四十种的剧本的说明看来,已足补正近来古剧辑逸的工作的疏漏的一部分了。 著者搜辑宋元及明初的戏文和杂剧,已有多年,因为手头材料的不充分,迄今还只有底稿,而不敢出以问世。但这几年来,钱、赵、陆诸家的古剧辑逸的著作都已陆续的刊出。自审所辑,似尚有为他们所未及者。古剧钩沈的告成,也许是二三年内的事。象这篇文章,只是古剧辑逸的初步的附带的工作而已。 继于这个工作之后的,还将有从事于《雍熙乐府》的考证和订误。那工作似乎更是烦重了。《雍熙乐府》的篇幅,至少在《摘艳》一倍以上。所收的戏文、杂剧以及南北散曲,张冠李戴的事层出不穷,曲文上的颠倒、讹谬处尤有不胜检探之苦。告成之时,尚不知在何日。但也是辑逸工作的过程上所不能不克服的一个障碍。这个工作不做好,辑逸之工,终是不易做得好的。 把明代的那三部大曲集,《盛世新声》、《词林摘艳》和《雍熙乐府》的许多问题解决了,所以万历以后的许多曲集,象《南词韵选》、《南北宫词纪》、《吴歈萃雅》、《词林白雪》、《词林逸响》、《怡春锦》等等的许多问题便大半都可以迎刃而解决了。就是许多元人选的元曲,象《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玉》、《乐府新声》等书,有一部分的问题也可因此解决——当然研究那三部大曲集有赖于《阳春白雪》等诸元人选集的地方是极多。 费时力于这个地方似不是什么“可怜无补费精神”的顽意儿。 元、明二代的社会民生的情况,知者最少。但其材料是那末多(在“不登大雅之堂”的俗文学,象小说、戏曲、散曲里尤多)。只是没有人去研究他们而已。历史不是突变的,而是不断的进展着的。要知道我们中国近代民生及社会的发展的根基,便非对于前几个时代有更正确的认识不可。先秦、汉、魏离得太远了。元、明以来的史的研究,似是我们今日所更为需要的。 研究工作不能取巧速成,有的时候还不能不走远路。著者的这一部分的工作,只是尽其极少量的贡献而已;也只是走远路的一个例子而已。 本文的次第是: (一)戏文考, (二)杂剧考, (三)南曲作家考, (四)北曲作家考。 最后并殿以两个附录: (一)《词林摘艳》引剧目录及作者姓氏索引, (二)《盛世新声》及《词林摘艳》所载套数首句对照表。 第一个附录对于读本文的人尤有帮助,尤便于检阅及查考。 |
国选文学(gx.hkzww.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