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名家文集梦远首页史籍历史戏曲戏剧笔记杂录启蒙修身
外国文学总集选集诗文评论古典小说诗词歌赋先秦典籍诸子百家四库提要
国选文学 > 朱自清 > 诗名著笺 | 上页 下页
吴康:诗经学大纲·诗义总论


  古今言《诗》义者,最录其说如下:

  《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

  孔子曰: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师亥曰: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下)

  庄周曰:《诗》以道志。(《庄子·天下》)

  荀况曰:《诗》者,中声之所止也。(《荀子·劝学篇》)诗言是其志也。(《荀子·儒效篇》)

  贾谊曰:诗者,志德之理而明其指,令人缘之以自成也。故曰:诗者,此之志者也。(《新书·道德说》)

  司马迁曰:《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诗》以达意。(《史记·太史公自序》)

  左思曰: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三都赋序》)

  陆机曰:诗缘情而绮靡。(《文赋》)

  王通曰:《诗》以正性。(《中说·魏相篇》)《诗》者,民之情性也。(《中说·关朗篇》)

  薛收曰:吾尝闻夫子之论《诗》矣,上明三纲,下达五常,于是征存亡,辨得失,故小人歌之以贡其俗,君子赋之以见其志,圣人采之以观其变。(《中说·天地篇》)

  孔颖达曰:《诗》者,歌咏欢乐也。(《礼记·孔子闲居》“诗亦至焉”疏)

  郑樵曰:乐之本在诗,诗之本在声,……而声之本在兴。鸟兽草木乃发声之本。(《通志·昆虫草木略序》。按《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第一百五十一卷,录《六经奥论》卷第三论诗诸篇,末附此序,曰《诗辨妄》,实误。)

  朱熹曰:或有问于予曰:“《诗》何为而作也?”予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因而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诗集传序》)

  康按:三百篇在春秋之际,咸讽诵于人口,熟识其文,则能运其篇章,以达情志,使如己出。故列国使臣朝聘宴会,必赋诗以言志,以此辨其品德之隆污,志意之高下;或于言语之间,假为成语之用。(如《左氏·宣二年传》赵宣子语,《襄二十九年传》裨谌语之类是。)为后世“诗云”“子曰”引语之滥觞。读《左》、《国》之文而可知也。此时诗篇皆入乐为乐章,几无不可被之于弦歌者。合赋诗成语而言,则三百篇盖尽为乐歌兼及言语之用。故《史记》云: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见《孔子世家》。按孔子删《诗》,虽不可信,独此所云云,当不远于事实。观孔子正乐之事而可知也。)而《论语》载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则《诗》在春秋以前,其为用盖至广矣。逮战国以还,雅颂放绝,新声代兴。齐宣王之俗乐,魏文侯之新乐,骈衍并出,如风起云涌,不可复止。古乐简易,必待歌诗而举;新声繁赜,可以徒歌而行。于是三百篇乐《诗》之用废矣。春秋以后,朝聘宴会,妙尚辞令,不假前人赋诗言志,流风歇绝。三数儒生,抱残守阙,诵文说义,衍为《诗》学。汉兴,齐、鲁、韩、毛四家,各为序训,而以说相高。朝廷更立之学官,而以义理训诂相授受,遂使声歌之音,湮灭无闻(参观《通志·乐略序》)。自是以还,注疏之学纷起,以精博之训诂,繁衍之改证,叠卷盈牍,广为篇章。徒以经师之言,上窥诗人之旨,《诗》学虽精,《诗》义则废矣。差幸篇章犹昔,得藉讽诵窥其本原,今就其《诗》义,类分如下:

  一 记叙类 如《七月》、《东山》、《大明》、《绵》、《崧高》、《烝民》等是也。

  二 抒情类 如《关雎》、《桃夭》、《柏舟》、《谷风》、《野有蔓草》、《溱洧》、《蒹葭》、《小弁》等是也。

  三 状物类 如《君子偕老》、《硕人》、《小戎》等是也。

  四 议论类 如《相鼠》、《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文王》、《板》、《荡》、《抑》等是也。

  凡诸类分,略具梗概,但亦就其侧重者言之耳。有如《东山》,记叙而兼抒情者也;《七月》,记叙而兼状物者也;《崧高》、《烝民》,记叙而兼议论者也;《小戎》,状物而兼抒情者也。《正月》,议论而兼抒情者也;《十月之交》,议论而兼记叙者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又如《简兮》、《良耜》等篇(此类诗篇至众,今不一一具举),语无专主,弗能厕为何类,在读者审之而已矣。


国选文学(gx.hkz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