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名家文集梦远首页史籍历史戏曲戏剧笔记杂录启蒙修身
外国文学总集选集诗文评论古典小说诗词歌赋先秦典籍诸子百家四库提要
国选文学 > 周作人 > 知堂回想录 | 上页 下页
一二七 五四之前


  关于北大里的人物的事情,讲的已经不算少了,现在来讲一点学校那时的一点情形吧。其时我才从地方中学出来,一下子就进到最高学府,不知道如何是好,也只好照着中学的规矩,敷衍做去。点名划到,还是中学的那一套,但是教课,中学是有教科书的,现在却要用讲义,这须得自己来编,那便是很繁重的工作了。课程上规定,我所担任的欧洲文学史是三单位,希腊罗马文学史三单位,计一星期只要上六小时的课,可是事先却须得预备六小时用的讲义,这大约需要写稿纸至少二十张,再加上看参考书的时间,实在是够忙的了。于是在白天里把草稿起好,到晚上等鲁迅修正字句之后,第二天再来誊正并起草,如是继续下去,在六天里总可以完成所需要的稿件,交到学校里油印备用。

  这样经过一年的光阴,计草成希腊文学要略一卷,罗马一卷,欧洲中古至十八世纪一卷,合成一册《欧洲文学史》,作为北京大学丛书之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种杂凑而成的书,材料全由英文本各国文学史,文人传记,作品批评,杂和做成,完全不成东西,不过在那时候也凑合着用了。但是这里也有一种特色,便是人地名都不音译,只用罗马字拼写,书名亦写原文,在讲解时加以解说,所以是用横行排印,虽然用的还是文言。

  后来商务印书馆要出一套大学的教本,想把这本文学史充数,我也把编好了的十九世纪文学史整理好,预备加进去,可是拿到他们专家审订的意见来一看,我就只好敬谢不敏了。因为他说书中年月有误,那可能是由于我所根据的和他的权威不合,但是主张著作名称悉应改用英文,这种英语正统的看法在那些绅士学者的社会虽是当然,但与原书的主旨正是相反,所以在绅士丛书中间只得少陪了。

  曾见《欧洲分期文学史》中一册“十四世纪”,是英国圣兹伯利所编,他在例言里边说,因为编写这册书的缘故,重新将十四世纪的作品读了一遍,一切悉依原文,自己说明只有爱尔兰古文不懂,所以用了译文。我看了只能叫声惭愧,编文学史的工作不是我们搞得来的,要讲一国一时期的文学照理非得把那些作品都看一遍不可,我们平凡人哪里来这许多精力和时间?我的那册文学史在供应了时代的需要以后,任其绝版,那倒是很好的事吧。

  北大那时还于文科之外,还早熟的设立研究所,于六年(一九一七)十二月开始,凡分哲学,中文及英文三门,由教员拟定题目,分教员公同研究及学生研究两种。我于甲种中选择了“改良文字问题”,同人有钱玄同马裕藻刘文典三人,却是一直也没有开过研究会,乙种则参加了“文章”类第五的小说组,同人有胡适刘复二人,规定每月二次,于第二第四的星期五举行开会,照例须有一个人讲演。

  我们的小说组于十二月十四日开始,一共有十次的集会,研究员只有中文系二年级的崔龙文和英文系三年级的袁振英两人。我记得讲演仅有胡刘二君各讲了一回,是什么题目也已忘记了,只仿佛记得刘半农所讲是什么“下等小说”,到了四月十九日这次轮到应该我讲了,我遂写了一篇《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在那里敷衍的应用。大意是说它学西洋学得好,能够彻底的去模仿外国,随后就可以蜕化出自己的东西来,随后讲到中国,便大发其牢骚,现在虽已是过时,不妨抄在这里,以供参考:

  “中国讲新小说也二十多年了,算起来却毫无成绩,这是什么理由呢?据我说来,就只在中国人不肯模仿,不会模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旧派小说还出几种,新文学的小说就一本也没有。创作一面姑且不论也罢,即如翻译,也是如此。除却一二种节译的小仲马《茶花女遗事》,托尔斯泰《心狱》外,别无世界名著。其次司各得,迭更司还多,接下去便是高能达利,哈葛得,白髭拜(Boothby),无名氏诸作。

  这宗著作,固然没有什么可模仿,也决没人去模仿它,因为译者本来也不是佩服他的长处所以译它,所以译这本书者便因为它有我的长处,因为他像我的缘故。所以司各得小说之可译可读者,就因为他像史汉的缘故,正与将赫胥黎《天演论》比周秦诸子同一道理。大家都存着这样一个心思,所以凡事都改革不完成,不肯自己去学别人,只愿别人来像我,即使勉强去学,也仍是打定老主意,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了一点,更上下古今扯作一团,来作他的传奇主义的《聊斋》,自然主义的《子不语》,这是不肯模仿不会模仿的必然的结果了。”

  我说这番话,完全是针对那时上海的小说界而说的,当时除风行一时的“鸳鸯蝴蝶派”而外,就是刘半农所说的下等小说和“黑幕”派,所指的翻译界现象则是林琴南派的说法了。这里反面的发牢骚,就是对于当时小说界的批评,至今觉得很对,但是正面说日本的话,却似乎现在要加以修正了。日本文化的特色固然是在于“创造的模仿”,但是近来却有点过分的模仿西洋,尤其是美国,连言语也生了变化,混杂了许多不必要的“英文”,仿佛成功了一种新的混血日本语,而且听说书法家也传染了美国什么叫做抽象派画家的习气,大幅的涂抹,这不但浪费纸墨,也简直可以说是风雅扫地了。这个缘因大抵是由于资本主义的报馆和文人一同起哄,造成这种混乱情形,或者这是在西方式的所谓自由社会里应有的现象吧。

  北京大学经过改革,两年来逐渐就绪,马神庙的校舍改造成功,称为第二院。在汉花园建筑也于民国七年(一九一八)落成,上下共有五层,本来原拟作为宿舍用的,现在却改为文科,称为第一院,译学馆则称第三院,专办法科,第二院因为房屋较好,作为理科之用,校长办公室也就留在那里,但是以后文化活动的中心却也同文科一起搬到第一院来了。旧日记在民国七年九月项下云:

  “廿七日,晴。下午同半农秣陵往看新筑文科。”据褚保衡编的《北大生活》里大事记说,五年六月借比国仪品公司款二十万元,建造预科宿舍,至七年十月落成,改为文科,就是后来的所谓红楼。


国选文学(gx.hkz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