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名家文集梦远首页史籍历史戏曲戏剧笔记杂录启蒙修身
外国文学总集选集诗文评论古典小说诗词歌赋先秦典籍诸子百家四库提要
国选文学 > 现代文学 > 钏影楼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八十、记余觉沈寿事


  在时报任事后,第一次出游是在南京开南洋劝业会时候。南洋劝业会到上海来,邀请上海各报记者参观,一切由他们招待。

  楚青便派了我去,他以为我在南京住过,较为熟悉,景韩、继兴,还都不曾到过南京,他们也不愿意去。其实,当时我住在蒯礼卿公馆,就不大出门,什么地方也都没有去过。加以南京地方辽阔,路径生疏。此刻南洋劝业会所开设的地方,却是新辟的一个区域,好像是什么叫做丁家桥吧。我那时性好游览,没有去过的地方,总想去走走;没有见过的事物,总想去看看;便欣然答应去了。

  南洋劝业会是上海各报馆都邀请的,那时和我同行的,有申报馆的席子佩,他是苏州洞庭山人,现在寄居于青浦珠家阁(那时申报还没有让渡于史量才)。有神州日报的汪寿臣(名彭年,又号瘦岑,安徽旌德人),还有一位章佩乙,也是吴县人,是我的同乡,却已忘却是那一家报馆。这三位同业,在我可还是初交,原来上海各报馆的编者,向来不互相往来,除非本是旧交。不过大家闻名已久,也有相见恨晚之雅,一路之上,谈笑甚欢。

  提起汪寿臣,我又有一段插话了。神州日报本来是于右任等诸位所创办的,后来转展入于安徽人之手,汪是皖籍,与一班皖籍有势力的人如杨士琦等互通声气,颇为密切,但神州日报很为风厉,讥弹政事,出之嬉笑怒骂的文章。洪宪帝制议起,那时亦女权活跃,有沈佩贞者,她在名片上有“大总统门生”字样,人称为女志士。但放浪形骸,招摇过市,时人为之侧目。有一天,在北京醒春居宴客,以嗅女子脚为酒令(按当时沈不承认有此事),上海神州日报尽情登载,连刊三日,描写当时的丑态,于是沈佩贞大发雌威,率领了刘四奶奶、蒋三小姐一班娘子军,直趋南横街汪宅(其时汪以选举众议院议员,滞留北京),孰知汪不在家,适有另一待选议员的郭同,借住汪宅,却被那班女志士殴辱了。这事成为一时趣史,濮伯欣在小时报上,写有打油诗云:“最是顽皮汪寿臣,醒春嗅脚说来真。何人敢打神州报,总统门生沈佩贞”。但这是后来的事,不在我们同赴南洋劝业会时期,此亦当年报界一轶事,偶一回忆,故记之。

  且说那个南洋劝业会,也算是中国破天荒之举,因为中国从来没有过这种国内物产展览会呢。那时好像瑞方正在做两江总督,他是自命为满洲人中的新人物,要行一点地方新政夸示于人,号称南洋劝业会,也徵集东南各省的新产品不少。

  我们到了那里,便有人来接往招待所居住。丁家桥这里,本来一片荒芜,招待所还是临时建筑起来的平屋。我们到了以后,也有开会、饮宴,然后领导各馆陈列所展览,忙碌一时,且不必说。

  到了晚上,回到招待所,有客来访,视其名片,却是“余觉,号冰臣”这个人我们早已知道,因为他夫人沈寿,是中国一位著名的刺绣家,曾绣了一位义大利皇后像,驰誉中外。时报上曾登过她的新闻,妇女时报则徵求沈寿的照片。余觉是浙江省一位举人,现在北京当一位小京官,他的所以见访,也因为时报曾经为他们宣传过,并且沈寿还是我的同乡咧。原来他们所住的招待所,和我所住的招待所,恰是贴邻,不过咫尺之间,来去甚便。只是我和余觉,却是初次见面,沈寿虽是同乡,亦未见过面的。

  他来过访后,我立即去回访。一则礼尚往来,从前的交际总是如此的。二则渴欲一见这位在中国号称针神的沈寿。那时沈寿年在三十多,端庄贞静,不减大家风范,待客殷勤,饷我以茶点。但有两女郎,一为十七八,一可在二十许,跳跃欢笑,颇为活泼。余觉告我道:“这两人乃是小妾,痴憨如此,这个年小的,预备送到日本去学绣,日本有刺绣一科,属于美术学校,中国却没有,得此基础,将来庶几有传人。”辞出后,我想沈寿自己也还不过三十多岁,竟让他的丈夫纳妾,而且一纳就是两人,谁说妇女善妒是天性呢?(按,后知沈寿有隐疾,性冷感症,故亦无所出。)

  这个南洋劝业会,有一部份的出品,可以出售的,我以窘于资,也没有购买什么,就只从湖南出品的瓷器,略选购一些。我国的瓷器,当然以江西的景德镇最著名,人称之为瓷都,南洋劝业会中陈列也很多。我觉得它那时只是墨守成法,不肯改良。今见湖南新产品,瓷质明净,绘画新颖,因购了杯碟数套。记得一套是绘的枇杷,一套是绘的青菜,色采美丽,甚为可爱。

  我当时正在编妇女时报,归时乃索得沈寿的照片,及其制品的照片。随后,余觉又寄来他的赴日学绣的小夫人照片,姿容曼妙,手张日本绢伞一轮,含笑睇人,亦印入妇女时报中。

  越二年,余觉到时报馆访我,颜色甚沮丧,他说:“你知道我的在日本学绣的小妾,已背我随人去了吗?”问其所以,他说:“此人本为天津班子中人(天津妓院,均称某某班),是北方人,今随一赵某而去,亦北方人。那赵某是留学生,亦是革命党,在日本演新剧,艺名赵嗜泪,原名赵欣伯。”我说:“你何以调查得如此清楚?”乃劝慰他道:“佳人已属沙叱利,足下可以挥此慧剑,斩断情丝了。”

  余觉道:“此事尚有新闻,最近听说两人为了革命,到武汉去,已被捕获,存亡未知。你们报馆,武汉当有访员,可否请为一询?”我那时正编地方新闻,因答应了他,一询武汉访员,来信模模糊糊。说是传闻有一赵姓革命党被捕,最近又有一女革命党,发髻中扎有白头绳,传为赵之配偶,赵则已伏诛了。我即以之覆余觉,其时在辛亥革命之前。越四十年,余觉馆于我表弟吴子深家,课其子,告我道:“前所云我有一小妾在日本随一赵姓而去的赵欣伯,并未死去,现已在伪满洲国为立法院长了。”至其院长太太,是否在日本学绣的女郎,则未加考证呢。

  至于在南通发生的一段因缘,余觉、沈寿之间,忽插进一张謇,这正是佛家所谓一重业障。好事者详为记述,新闻界添此材料,我就所经历的说一说:那时余觉在愤恨之余,写了一册“痛史”,登载了张謇的亲笔情诗,精楷石印(他本是书家,擅楷书与草字),便来访我,意恩要我介绍这“痛史”登上海各报。我正言告诉他:“张四先生是我们江苏的乡先生,乡前辈,众望所归,我不能为你向各报介绍此册。老实说:即使介绍了,上海各报,也没有一家肯登的,我不犯着去碰这一个钉子。”

  余觉迟疑久之,便说:那末登小晶报如何?(上海的晶报,人每呼之为小晶报,这是出于街头报贩之口)我倒为之一怔,便说:“我也不能介绍,你自己看余大雄便了。”我知道晶报一定欢迎的,他们的宣言,常说凡大报所不敢登不愿登的,我晶报都可以登。

  这个我未便阻止他了,晶报果然把他的痛史,排日登出,于是喧传遐迩。后来大生公司(张謇所创办)一班朋友,有疑心我给余觉代送晶报者,那真不白之冤。平心而论,张謇、余觉,都有不是处,而沈寿最是可怜。她以身怀隐疾,专精艺术,两方竟挟以相争,酿成似是而非的三角恋爱,怎得不愤郁以促其生命呢?

  张謇邀沈寿至南通一段因缘,我不甚了了。但余觉自辛亥革命以后,即无职业。既邀沈寿,余觉自必偕行,南通事业大,必可得一好位置,张亦曾予以照应,出资为经营一“福寿绣品公司”,后来亏蚀了,尚有其它经济上的事,总之两方都不慊于怀,余觉遂离去南通。张謇至此,遂有买珠还椟之心,亲沈寿而疏余觉。其最无聊者,张忽自作多情,写出了许多缠绵悱恻,鸳鸯蝴蝶派的诗词,贻人口实,这位殿撰公,算是怎么一回事呢?

  及至沈寿病死于南通,张葬她于狼山风景之区,树一墓碑,不题其夫姓,又无余觉署名,于礼亦不合。余觉更大愤,至欲将沈寿棺木自狼山迁出移葬,且声莒欲与张打官司,正纷扰未已间,而张亦逝世了。一死以后,诸事都解决,安土重迁,沈寿孤坟,亦长眠于狼山。余觉年至八十余,遗一手一女,即其另一如夫人所出,女嫁我一远房的吴氏表弟。


国选文学(gx.hkz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