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名家文集梦远首页史籍历史戏曲戏剧笔记杂录启蒙修身
外国文学总集选集诗文评论古典小说诗词歌赋先秦典籍诸子百家四库提要
国选文学 > 王夫之 > 礼记章句 | 上页 下页
卷三十一 中庸(7)


  〖注〗盖包费隐、兼小大,以终十二章之意。章内语“诚”始详,而所谓“诚”者,实此篇之枢纽也。〖衍〗以道而言,“诚”为枢纽;以功而言,诚之为枢纽。

  〖注〗又按《孔子家语》亦载此章,而其文尤详。“成功一也”之下,有“公曰子之言美矣至矣,寡人实固,不足以成之也”,故其下复以“子曰”起答辞。今无此问辞而有“子曰”二字,盖子思删其繁文以附于篇,而所删有不尽者,今当为衍文也。“博学之”以下,《家语》无之,意彼有阙文,抑此或子思所补也与?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注〗“自”,由也。德无不实而明无不照者,圣人之德,所性而有者也,天道也。先明乎善而后能实其善者,贤人之学,由教而入者也,人道也。〖衍〗“圣人之德”,要其成而言也。“贤人之学”,推其始而言也。圣人行造其极,而以明为德之盛,故伯夷、伊尹、柳下惠集义之力均于孔子,而孔子知言之功为生民以来之未有,自诚而明,其明同于天矣。贤人之学以格物致知为始,而以修其身,格致皆以修也。盖格物致知者至善之极则,圣人以此为德之至盛,而学者之始事必自此始焉,所谓知止为始也。下学上达,其致合一,无绳墨之可改,彀率之可变也。

  〖注〗诚则无不明矣,明则可以至于诚矣。

  ▲右第二十一章。子思承上章夫子天道、人道之意而立言也。〖衍〗“天道”,命也;“人道”,性也。“天道”,命之理;人道,性之德也。命之理者,知、仁、勇,凝乎性矣。性之德者,好学、力行、知耻,生乎心矣。知、仁、勇之足乎性,故好学、力行、知耻之不厌不倦,圣人之同天不息也。好学、力行、知耻之尽其心,而知、仁、勇以之充实而无妄,贤人之心能尽性也。人道之始未至于天道,而天道之极致必不舍乎人道。

  〖注〗自此以下十二章,皆子思之言,以反复推明此章之意。〖衍〗此章之意本以明诚明之合。此下十二章皆互相呼应,以著天人合德之理,作圣之功。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注〗“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实,天下莫能加也。“尽其性”者,德无不实,故无人欲之私,而天命之在我者,察之由之,巨细精粗无毫发之不尽也。〖衍〗“察之”,亦择也。“由之”,亦执也。乃其别者,善恶杂而待拣则谓之择,无恶而审乎至善之所在则谓之察;存去不恒而持之无失则谓之执,无所去则存者健行之而已则谓之由。言至诚者惟此为实,其他神明幻异之说不足取也。不勉而中,行之之时无勉强之难耳,非不待夫健行也;不思而得,事物当前不待更思耳,当其审至善之理,非不察也。要之圣人无所过防于私欲之蔽,贤者必慎防之而已。

  〖注〗人物之性,亦我之性,但以所赋形气不同而有异耳。能尽之者,谓知之无不明而处之无不当也。〖衍〗“知”,知其可知与其当知者。“处”,则使尽其材以成其用耳。“无不明”,明之至也;“无不当”,当之至也;非博察而遍施之也。亲亲、仁民、爱物,形气既异,差等不迷。异端但知物我同性,而不知形气之异,以穷大而无实,究以逆人物之性而自逆。

  〖注〗“赞”,犹助也。“与天地参”,谓与天地并立为三也。此自诚而明者之事也。

  ▲右第二十二章。言天道也。〖衍〗省文也,具云“言自诚而明者之合于天道也”,后放此。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惟天下至诚为能化。

  〖注〗“其次”,通大贤以下凡诚有未至者而言也。〖衍〗诚之未至,人欲间之也。然为“曲能有诚”者言尔,又其下者从不与天地相亲,则虽人欲不蔽,诚亦不存,所谓鲜能知味者。惟陷溺未深,则三近之德犹有存者。

  〖注〗“致”,推致也。“曲”,一偏也。“形”者,积中而发外;“著”,则又加显矣;“明”,则又有光辉发越之盛也。“动”者,诚能动物。“变”者,物从而变。“化”,则有不知其所以然者。〖衍〗为所化者不自知耳。熏陶移易,条理不爽,君子自知之。

  〖注〗盖人之性无不同而气则有异,故惟圣人能举其性之全体而尽之,其次则必自其善端发见之偏,而悉推致之以各造其极也。曲无不致,则德无不实,而形著动变之功自不能已。积而至于能化,则其至诚之妙亦不异于圣人矣。

  ▲右第二十三章。言人道也。〖衍〗亦省文也,具云“言自明而诚者之尽人道而可合于天道也”,后放此。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见,贤遍反。)

  〖注〗“祯祥”者,福之兆;“妖孽”者,祸之萌。“蓍”,所以筮;“龟”,所以卜。“四体”,谓动作威仪之间,如执玉高卑,其容俯仰之类。凡此皆理之先见者也。然惟诚之至极,而无一毫私伪留于心目之间者,乃能有以察其几焉。〖衍〗愚按:今《章句》本有“神,谓鬼神”一句,兴国本无之,今从兴国本。“神”者,即祯祥、妖孽、蓍龟、四体所见之天几,虽无非造化之迹,而未可谓之鬼神也。

  ▲右第二十四章。言天道也。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道也”之“道”,徒到反。)

  〖注〗言“诚”者,物之所以自成;“而道”者,人之所当自行也。〖衍〗“物”,犹言人也。虽曰天地万物无非诚之所成,而皆备于我,则人统之矣。

  〖注〗“诚”以心言,本也;“道”以理言,用也。〖衍〗就其凝于虚灵知觉之中,故谓之心。诚既居体而彻乎用,故不以体对用而言本。既曰“诚以心言”,则“自诚”之专为人言审矣。“心”者,人之心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注〗天下之物皆实理之所为,故必得是理,然后有是物。所得之理既尽,则是物亦尽而无有矣。〖衍〗此言“物”者,事物也。有其物,有其事,则必有其实理彻乎初终,直至事物之成,无可增益,而后此理亦终而无余,盖诚与物相为终始也。

  〖注〗故人之心一有不实,则虽有所为亦如无有。〖衍〗“有所为”,言为仁、为知、为勇。“如无有”,言与不仁、不知、不勇者同也。孟子所谓“杯水救车薪之火,终亦必亡”者也。既无仁知勇,事皆不成矣。

  〖注〗而君子必以诚为贵也。盖人之心能无不实,乃为有以自成,而道之在我者,亦无不行矣。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知,珍义反。)

  〖注〗诚虽所以成己,然既有以自成,则自然及物,而道亦行于彼矣。〖衍〗己之有事皆不能绝物而孤行,物必有受之者,而所成之物皆与己酬酢而非疏远强附者,故成己之德自然及物,非若异端之离物为己而不能及,与不论情势之当及与否而概欲摄度之,非即其自成者而自然及也。

  〖注〗“仁”者体之存,“知”者用之发,是皆吾性之固有而无内外之殊,既得于己,则见于事者以时措之而皆得其宜也。

  ▲右第二十五章。言人道也。


国选文学(gx.hkz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