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选文学 > 鲁迅 > 且介亭杂文末编 | 上页 下页 |
写于深夜里(3) |
|
三 一个童话 看到二月十七日的《DZZ》⑿,有为纪念海涅(H.Heine)⒀死后八十年,勃莱兑勒(Willi Bredel)⒁所作的《一个童话》,很爱这个题目,也来写一篇。 有一个时候,有一个这样的国度。权力者压服了人民,但觉得他们倒都是强敌了,拼音字好像机关枪,木刻好像坦克车;取得了土地,但规定的车站上不能下车。地面上也不能走了,总得在空中飞来飞去;而且皮肤的抵抗力也衰弱起来,一有紧要的事情,就伤风,同时还传染给大臣们,一齐生病。 出版有大部的字典,还不止一部,然而是都不合于实用的,倘要明白真情,必须查考向来没有印过的字典。这里面很有新奇的解释,例如:“解放”就是“枪毙”;“托尔斯泰主义”就是“逃走”;“官”字下注云:“大官的亲戚朋友和奴才”;“城”字下注云:“为防学生出入而造的高而坚固的砖墙”;“道德”条下注云:“不准女人露出臂膊”;“革命”条下注云:“放大水入田地里,用飞机载炸弹向‘匪贼’头上掷之也。” 出版有大部的法律,是派遣学者,往各国采访了现行律,摘取精华,编纂而成的,所以没有一国,能有这部法律的完全和精密。但卷头有一页白纸,只有见过没有印出的字典的人,才能够看出字来,首先计三条:一,或从宽办理;二,或从严办理;三,或有时全不适用之。 自然有法院,但曾在白纸上看出字来的犯人,在开庭时候是决不抗辩的,因为坏人才爱抗辩,一辩即不免“从严办理”;自然也有高等法院,但曾在白纸上看出字来的人,是决不上诉的,因为坏人才爱上诉,一上诉即不免“从严办理”。有一天的早晨,许多军警围住了一个美术学校⒂。校里有几个中装和西装的人在跳着,翻着,寻找着,跟随他们的也是警察,一律拿着手枪。不多久,一位西装朋友就在寄宿舍里抓住了一个十八岁的学生的肩头。 “现在政府派我们到你们这里来检查,请你……” “你查罢!”那青年立刻从床底下拖出自己的柳条箱来。 这里的青年是积多年的经验,已颇聪明了的,什么也不敢有。但那学生究竟只有十八岁,终于被在抽屉里,搜出几封信来了,也许是因为那些信里面说到他的母亲的困苦而死,一时不忍烧掉罢。西装朋友便子子细细的一字一字的读着,当读到“……世界是一台吃人的筵席,你的母亲被吃去了,天下无数无数的母亲也会被吃去的……”的时候,就把眉头一扬,摸出一枝铅笔来,在那些字上打着曲线,问道:“这是怎么讲的?” “…………” “谁吃你的母亲?世上有人吃人的事情吗?我们吃你的母亲?好!”他凸出眼珠,好像要化为枪弹,打了过去的样子。 “那里!……这……那里!……这……”青年发急了。 但他并不把眼珠射出去,只将信一折,塞在衣袋里;又把那学生的木版,木刻刀和拓片,《铁流》,《静静的顿河》⒃,剪贴的报,都放在一处,对一个警察说:“我把这些交给你!” “这些东西里有什么呢,你拿去?”青年知道这并不是好事情。 但西装朋友只向他瞥了一眼,立刻顺手一指,对别一个警察命令道: “我把这个交给你!” 警察的一跳好像老虎,一把抓住了这青年的背脊上的衣服,提出寄宿舍的大门口去了。门外还有两个年纪相仿的学生⒄,背脊上都有一只勇壮巨大的手在抓着。旁边围着一大层教员和学生。 【注释】 ⑿《DZZ》:德文《Deutsche Zentral Zeitung》(《德意志中央新闻》)的缩写;是当时在苏联印行的德文日报。 ⒀海涅(1797─1856):德国诗人、政论家,著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二月十七日是海涅逝世的日子。 ⒁勃莱兑勒(1901─1964):通译布莱德尔,德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考验》和三部曲《亲戚和朋友们》等。 ⒂美术学校:指杭州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下文的“一个十八岁的学生”指曹白。 ⒃《静静的顿河》:苏联作家萧洛霍夫的长篇小说,当时有贺非从德文译本第一卷上半译出的译本,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鲁迅曾为它写有《后记》(收入《集外集拾遗》)。 ⒄两个年纪相仿的学生:指当时杭州艺专学生郝力群和叶乃芬。 |
国选文学(gx.hkzww.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