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名家文集梦远首页史籍历史戏曲戏剧笔记杂录启蒙修身
外国文学总集选集诗文评论古典小说诗词歌赋先秦典籍诸子百家四库提要
国选文学 > 林语堂 > 吾国与吾民 | 上页 下页
第三章 中国人的心灵 二、女性型


  中国人的心灵的确有许多方面是近乎女性的。“女性型”这个名词为唯一足以统括各方面情况的称呼法。心性灵巧与女性理性的性质,即为中国人之心之性质。中国人的头脑近乎女性的神经机构,充满着“普通的感性”。而缺少抽象的词语,像妇人的口吻。中国人的思考方法是综合的、具体的而且惯用俗语的,像妇人的对话。他们从来未有固有的比较高级的数学,脱离算术的阶段还不远,像许多受大学教育的妇女,除了获得奖学金的少数例外。妇女天生稳健之本能高于男子,而中国人之稳健性高于任何民族。中国人解释宇宙之神秘,大部依赖其直觉,此同样之直觉或“第六感”,使许多妇女深信某一事物之所以然,由某某故。最后,中国人之逻辑是高度的属“人”的,有似妇女之逻辑。一个女人介绍一位鱼类学教授,不是爽爽脆脆介绍一位鱼类学教授,而说是介绍的是哈立逊上校的妹夫,哈立逊上校在印度去世了,那时正当她为了盲肠炎在纽约接受可爱的名医古拔博士的手术,你要看看他的情面啊。由于同样方式,一位中国法官不能把法律看作抽象的独立体,而看作可以重轻顺变的音节,故可随机应变,以期个别的适应,是以适应黄上校者如此,适应于李少校者可以如彼。职是之故,任何法律,倘非私情地可以适应于黄上校或李少校,便算是不近人情,所以不成其为法律。准此,中国的审判是一种艺术,而非是科学。

  耶斯佩森(Jespersen)写过一本名著《英语之成长与构成》,书中有一次讨论到英国语言的雄性质量,指出它的特点是:崇尚简洁、合乎常识和有力。作者雅不愿反驳如此伟大的英国语言学权威,不过在性别这一点上,则歉难同意。常识和实用的心理为女子之特性,较甚于男子,男子常喜凭空遐想,翱翔非非之境。中国语言和文法显出女性特征,正因为语言的形式、句法和字汇,显出思考上之极端简单性、想象上之具体性,和句法相互关系之经济。

  此种简单性最好用洋泾滨来说明,这是英国的皮肉而具中国骨子的语言。比方我们说:“He come,you no come;you come,he no come.”你实在没有理由硬要说,它的意义不及拐弯抹角的语法:“you needn't come,if he comes,and he needn't come,if you come.”清楚。实际上这种简单性只有使表达更清楚。毛翁(Moon)在Deans English里头,摘录英国索美塞得地方(Somerset)一个农夫在公堂上的证言,我觉得它比讲究主格受格的说法反而更动人:

  He'd(He would)a stick,and he'd a stick,and he licked he,and he licked he;if he licked he as hard as he licked he,he'd a killed he,and not be he.

  ◇

  照中国的语法“他打他”“吾怪吾”,意义已经十足地清晰而明了,固毋庸再加以主格非主格之麻烦。至如第三者单数动词末尾加s ,它的冗杂无聊可用过去分词证之。盖过去分词之第三者单数固无特例也,实际上许多人说:“us girl”“them things”,其意思倒从未被人误解过。著者恳挚地希望英美教授总有一天敢在教室里堂堂正正地说出“He don't”,如此一来,终有一天英国语言才能藉此洋泾滨之影响力,变得和中国语言一样清楚动人。

  中国语言之单纯可以从“坐食山空”这句成语看出来,对中国人来说,它的意义明白不过,就是“一个人倘不事生产,终日坐着不动,只会白白吃饭,则虽有山样巨大的财产,亦不免吃光用尽”。所以英国语言倘欲赶上吾们,还需相当时日才行。

  中国人思考方法之具体性,又可以用她所用的抽象词句之性质,及其俗语与比喻之通用几点来表显。一个抽象的意识,她往往用两个具体的品性组合而表达之,譬如“大小”所以表达体积的量,“长短”所以表达长度,“阔狭”所以表达宽度;例如“你的鞋子大小如何?”长和短亦用判别两方争论的是和非。吾人常说:“我不喜议论人长短。”又如“此人没有是非”,它的意义即谓这一个好人,因为他保有公正不偏的态度,不卷入争论漩涡。抽象名词以“ness”做为字尾的一类,亦非中国人之所知,中国人仅知如孟子所说:“白马之白,非白玉之白也。”这表明他们缺乏分析性的思考。

  据我所知,女人总避免使用抽象词句。这一说可从女作家所常用的字汇加以分析研究而证明(分析统计方法是西方人所习惯的心智,至于中国人因为普通的感性势力太大,不耐数字之麻烦,故用统计方法来证明似于中国人有为难处。但倘他能直捷地觉察女性作品或言语中所用抽象字汇之稀少,也就够了)。所以中国人近乎女性,常用拟想的具体化来代替抽象的术语之地位。极端学究式的字句像:“There is not difference but difference of degree between different degrees of difference and no difference.”殆无法正确地翻成中文,翻译者大概只好引用《孟子》上的问句来代替:“……五十步与百步,有以异乎?”这样的代替,虽丧失了原文的定义和精确性,却获得了明白易解,所以与其说:“我怎么会感知他内在心智之进展呢?”还不如说:“我怎么知道他心里转什么念头呢?”来得清楚明白,但肯定还是比不上中国人说“我又不是他肚皮里的蛔虫”来得畅快有力。

  中国人之思考所以常常滞留在现实世界之周围。这样促进了对于事实之感悟而为经验与智慧之基础。此不喜用抽象词句之习惯,又可从分类编目所用之名词见之,此等名词通常都需要用意义极确定之字眼,而中国人则不然,他们大都采取最能明晓浅显的名词以使用于各种不同的范畴。因此,中国文学批评中有许多形容各种写作方法的不同的表衬词句;有所谓“蜻蜓掠水”,谓笔调之轻松;“画龙点睛”,谓提出全文之主眼;“欲擒故纵”,谓题意之跌宕翻腾;“单刀直入”,谓起笔之骤开正文;“神龙见首不见尾”,谓笔姿与文思之灵活;“壁立千仞”,谓结束之峻峭;“一针见血”,谓直捷警策之讥刺;“声东击西”,谓议论之奇袭;“旁敲侧击”,谓幽默之讽诮;“隔岸观火”,谓格调之疏落;“层云迭幛”,谓辞藻之累积;“湖上春来”,谓调子之柔和;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句句都是绘声绘色,有如bow/wow(狗吠)、pooh/pooh (呸呸!)、sing/song theories (乏味的理论)那套原始语言。

  如此拟想的浪费,与抽象用语之贫乏,不免影响写作的格调,因而及于思考之式态。一方面固增进活泼之性状,另一方面,它不难退化于无意义的装饰而不具充实之内容,此等缺点为中国文学史上某几个时期的苦闷的罪恶,直到唐代,韩愈始大声疾呼,树起反抗之旗帜。这种装饰文字所谓骈骊文的格调,深受缺乏精确性表现之弊病,而其优点为最佳之“非古典派”小说中所表现者,为一种闲游的散文,富有新鲜通俗而含着农村的风味,有似英国文学中之斯威夫特(Swift)与笛福(Dofoe)的作品。故从英文译为中文,其中最感困难者为科学论文,而从中文译为英文,其中最感困难者则为诗与骈体文。盖这一类文字,每一个字眼含有一个意象焉。


国选文学(gx.hkzww.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